今天的不足,可能是明天的突破。當孩子能這樣看待挫折,便不會被想像中的恐懼困在原地。
「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會是我的最後一份工作。」當年迷惘的雲門教室新進老師胡安瑤,絕對沒想到10年後的自己會有這樣的轉變。
10年前,即將從舞蹈系畢業的胡安瑤,陪著同學一起參加雲門教室的教師甄選,意外入選;對未來懵懵懂懂的她簽了合約,展開3個月的職前培訓—幼兒行為觀察、說故事技巧、親師溝通……每一堂課,她都充滿疑問。
「當時,我不明白當老師為何要讀懂孩子的身心發展?為何要透過角色扮演讓孩子進入律動情境?」
從小到大,胡安瑤所經驗的學習,是不斷努力靠近老師心目中滿分的過程:國文、英文、數學的標準就是95分,少一分打一下;練舞的目標就是通過檢定、比賽獲獎、爭取到每一場演出的女主角。
她一直以為,老師愛學生的方式,就是雕出爐火純青的技巧,讓他們在舞台上臻於完美;雲門教師職前培訓中不斷強調的「動身體,認識自己」,對她來說,很抽象,也很渺茫。直到她遇見擔任培訓講師的夏光如老師。
「她是一個沒有邊邊的人。沒有邊邊不是沒有原則,而是在她面前,好像不太會也可以、不足是正常的——她絕對允許你在她面前做最真實的自己。」
遇見光如老師前,胡安瑤心裡一直住著那個怕犯錯的小孩。無論在家庭、學校或人際關係中,她總是慣性地去符合他人期待的形狀,而非展現真實的自己。
「但是在與老師的互動中,我開始敢講出自己的疑惑,開始允許自己在嘗試中犯錯、透過挫折來觀察自己。」
自此,胡安瑤才體會到:做為老師的愛,不在於把每個學生教成100分,而是引領學生踏上認識自己的旅程——這條路,正是想像中自我與真實自我的距離。
雲門教室為6歲孩子設計的「生活律動」課程,有個單元「我們一家都是雞」,藉由站上有高度的椅子模擬公雞宏亮啼叫,練習在舞台上展現自己的勇氣。胡安瑤觀察,許多孩子平時說話很大聲,自信滿滿不覺得有何難,結果站上不同以往的高度後叫得超小聲——這就是用腦袋想像與用身體實踐的差別。
「即使什麼動作都不做,光是站在眾人面前,就是抗壓性與承擔力的鍛鍊——你要有能力被看、要有信心去展現你的身體,唯有真的站上去才會發現:原來我會害怕。」
從互聯網到元宇宙,虛擬帳號的人格設定、網路留言的互動方式,容易讓人沉浸在想像中的真實;動身體帶來的感受讓人清醒——儘管那其中也包括害怕、壓力、疑惑、痛楚,然而,正是這些讓自我探索的路途自腳下顯現。
「腦袋判斷身體做得到,實作後卻發現做不到,挫折往往來自於此。然而做不到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需要更專注嗎?需要更多練習嗎?還是某種情緒障礙了你?」胡安瑤指出,這關乎一個人對自己的覺察認知能力——能夠覺察,才有調整的可能。
針對不同生命階段設計的「生活律動」課程,第一至第四期以舞蹈與音樂元素啟發4~5歲孩子的身體能力,其中「來開車」這堂課,玩的是快與慢的覺察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