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律動25講】讓動身體成為一種高品質的親子陪伴

「腦動、身動、互動」是生活律動課程的核心,回歸家庭教育亦是如此。本篇邀請雲門教室資深教師—君雅老師分享教學的理念,以及王永順博士從神經科學專業看待動身體為大腦帶來的變化。

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創造最美的親子時光

在雲門教室裡,資深教學老師黃君雅正帶著一群8歲孩子上「生活律動」課程,有趣的是,其中一個孩子,正是她的女兒。

課堂上君雅老師的女兒,正開心的舞動身體,她笑著和同學合作用身體「發明」東西,用身體編故事,完全融入其中。而這樣的課程內容,也讓君雅老師思考,在日常與親子的互動中,是否也能引導孩子去思考,運用身體不同的力道,感受在不一樣的環境中,激發出孩子的潛力。




生活律動,啟動孩子的腦動、身動、互動

君雅老師笑著說:「我們在家會一起玩,但是,到雲門教室上課和在家玩不太一樣,因為,在教室裡,女兒只是我的學生之一,而我的任務,是帶著全班孩子一起用身體探索世界!」她形容,在生活律動課程中,無時無刻都需要「三動」--動身體,動大腦,與人互動,這樣的過程會讓人非常深刻,因為大腦與身體必須協同運作,人我之間也會激盪出不同火花,不僅好玩,舒壓,還會有「充電」的感覺

授課過程中,君雅老師總會看到孩子不同的面向,勇敢的,怯生的,緩慢的,靈活的,思考的,熱情的,等待的⋯⋯「我會努力找出每個孩子不同的亮點,再試著給他們一點挑戰,我發現,當他們越專注時,整個人會散發出不一樣的光彩。」




有時,她會請孩子們用身體頂著一張報紙,試著不讓它掉下來!「在這過程中,腦袋必須有身體計畫,當他們夠專注時,眼睛會變得雪亮,會積極挑戰自我,而且充滿自信!」

有時,她會請孩子們觀察雲,看雲怎麼跳舞?然後,試著把自己變成一朵雲。

先觀察,再用身體去模仿,去感受⋯⋯每一堂的素材都取之於生活,而每一堂課就是一種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生活律動就這樣悄悄地植入孩子的心中。



懂得動身體的孩子,更有同理心與想像力

回到家後,律動精神也完全融入一家三口的生活之中。

「親子課程中,我看見家長帶著孩子探索,帶給孩子很大的安全感⋯⋯這也讓我深深體會到,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放下手機,全心陪伴。」君雅老師說。





有趣的是,君雅老師的另一半王永順博士,不僅研究運動心理學,同時也是一位腦神經科學專家。他肯定「律動」對腦神經的正向發展,「律動是一種非語言式的人際交流,而且是用全身去參與,過程中會啟動大腦裡的鏡像神經元,讓我們能站在別人的立場,同理他人的感受,進而活化自己的情緒,產生非常愉悅的互動經驗!」

他強調,動身體的過程中,腦神經會不斷連結,產生更多創意,尤其是幼兒時期,語言能力尚未完全,但是有很豐富的想像力,給孩子簡單的指令與引導,他們就可以用身體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日常生活中,一家三口都是彼此的玩伴,有時爸爸帶著行真去騎腳踏車,有時媽媽帶著她到附近的北投公園玩。有時,一顆小小的氣球,也能營造出三人的美好時光。

「看似不經意的玩,其實在動的過程中是有想法的!當身體變成創作場域,會產生愉快感和娛樂性,也創造出很棒的家庭氛圍。」王永順笑著說。



事實上,他們三人玩氣球的畫面,更像是一場舞蹈!他們會規定用不同的身體部位,例如:用膝蓋或肩膀去踢球、接球;其中兩人用不同的身體部位夾住球,不讓球落地,接著再更換其他身體部位。他們時而大叫,時而大笑,過程非常專注,又十分愉悅。



「我和爸爸都認為,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就是陪伴,有陪伴才有生活律動,」君雅老師接著說:「而擁抱,我想是最基本,也是一切身體教育的開端。」

從擁抱,陪伴,互動,到生活律動,就像一個同心圓,把一家三口緊緊圍繞。

 點擊觀看完整影片連結:https://bit.ly/3PzJy9M

深度體驗

送自己一份一輩子的身體禮物

情境式引導的專業雲門教室律動老師,現場帶您深呼吸,覺察身心,與自己的身體進行一場親密對話。在舞動中累積身體財富,擴展心靈版圖。在獨舞中、共舞中發覺不一樣的自己!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