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

健康 快樂 成長

洽詢課程

看故事

成長故事 / 雲門教室

用愛,支持孩子打開身體打開心

 

看著雲門教室的孩子,從3,4 歲的小娃兒,變成落落大方,開朗自信又勇於為自己決定負責的大孩子,總讓雲門的老師們感到無比的喜悅與驕傲。然而,更讓人感動的,是十多年來週復一週默默接送,用愛陪伴孩子,尊重與傾聽孩子成長需求的家長。看似安靜無聲的付出,卻是深信不移的信賴託付與支持。「健康,快樂,成長」不是口號,扎扎實實觸動著每個家庭。

 

 

 啟發孩子的藝術感知   翊純媽媽

 

即將升高中二年級的黃翊純,長達14年的時間,每週跟著爸媽從基隆搭火車來到臺北的雲門教室上課,至今仍持續。每趟通車返往總得耗費2 小時,辛苦奔波的過程,媽媽不是沒想過要放棄,但被翊純堅持學習的態度感動,爸媽決心長期相陪,支持女兒在身體學習的相信與渴望。

 

 

研習藝術的翊純,每週要去畫室5天,當雲門的課程與畫室時間重疊,她不輕易妥協,不願從小奠定的動身體習慣被犧牲,自己跑去跟畫室老師溝通,「沒想到,老師得知孩子在雲門上課,居然叫她千萬不要放棄藝術感知的啟發,」媽媽笑著說:「那次,翊純很高興的告訴我,終於有老師懂她在說什麼!懂她堅持在雲門上課的理由!」

 

媽媽也分享,翊純初學書法的時候,特別鍾愛褚遂良的書法意境,學習不到幾個月,就被老師稱讚藝術感知力強,能揣摩出其中精髓,甚至一邊動身體,一邊書寫,「我們都認為她將『生活律動』的點滴運用於書法表現之中,看到孩子將身體學習的體認,應用在生活之中,多欣慰啊!」

 

 

 勇於探索與表達   幸薇爸爸

 

14 年前,廖幸薇的爸爸媽媽帶她來到雲門教室,幸薇爸爸分享:「從小,我們就讓她去嘗試不同的課程,像是鋼琴,美術,舞蹈等,最後是她自己認同雲門的課程,覺得自己『需要也想要』繼續上課。」成長過程中,爸爸帶著她騎車環島,參加鐵人三項,「我們相信孩子勇於嘗試的態度和身體能力,是長期在雲門所累積出來的。因為老師的引導與鼓勵,讓孩子願意嘗試各種挑戰,也擁有向外探索,跨域整合的勇氣與好奇。」

 

 

幸薇她說:「雲門教室是一個讓我覺得很安心的地方,可以大膽用身體去碰觸世界,與別人溝通。在這裡,跳舞不是死記一套動作,老師只是提出一個概念,讓我們用自己的感受去表達,發揮身體的想像與創意。」看著幸薇充滿自信的模樣,對爸媽而言,就是最好的收穫。

 

 

 發揮想像力,生活更有趣   詠瑄媽媽

 

即將成為高中生的劉詠瑄,在雲門教室上課12 年。媽媽回想詠瑄4歲時在公園遊玩,「當時我看到一個孩子在溜滑梯,有自己特殊的玩法,姿勢很特別,不是頑皮,相較同年齡的其他孩子,似乎擁有很不同的想像能力。我注意到他穿著雲門教室的衣服,那一瞬間,讓我立刻決定要帶孩子去雲門一趟。」

 

 

那時開始,詠瑄就愛上了身體課,連帶著妹妹也一起加入。詠瑄媽媽說:「我發現她們經常從雲門的課程中,延伸出新的想法,很有想像力!甚至對藝文表演,畫展,藝術創作,舞作等很有興趣,也會去學校向同學大聊參加藝文活動的心得,主動的鼓勵大家可以把生活過得更有趣!」 

 

 看見孩子的創造力   昌修媽媽

 

今年18 歲的吳昌修,在雲門教室律動12 年,媽媽誠懇的說:「我一直也說不出來,他在雲門到底學到什麼,直到一次課堂上,老師的情境引導每個孩子變身一支畫筆,我看見昌修整個人真的變成一支無形的筆,放膽的書寫塗鴉,身體充滿了創意。」直到現在,少年律動的課程要自我編創舞作,「昌修愛死了這樣的創意表達!」

 

 

昌修進一步詮釋,「有次老師要我們去模擬海浪,或是空氣,接著,再把這些想像元素編織成小品動作!老師不會給我們指定的動作,而是讓我們去想,去試。我覺得我們是被尊重的,可以創造自己的想法,也激發我們更願意去挑戰,去創新!」昌修說,雲門教室是他第二個家,也是他揮灑創意的所在。

 

 

十幾年前,這群爸爸媽媽牽著孩子的小手,走入雲門教室,當孩子們被開啟了感知力,能專注且安靜的去直覺,去感受,因而對許多事物產生好奇與探索。這也意味著,一群群的孩子,他們跨出原點,走出原有的小框框,進而與更大的社群有所連結,創造出更多可能性,展現出獨一無二的自己。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究竟學會了什麼?孩子們滿足,自信,自在的樣子。主動,好奇,勇敢的樣子,或許就是最顯眼的回應了……

 

 

 

 

【身體白皮書III】18~28歲律動生活5大能力

打開想像

打開身體 

 

打開自己

打開觀點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