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

動夠了,就能靜

洽詢課程


氣球和泡泡,哪一個比較輕?大野狼和小羊走路,有什麼不一樣?123木頭人,如果變成123木頭花,可以怎麼玩?這些答案對於大人來說,或許都還要花點時 間想一想,但是對4,5歲的孩子,卻是充滿驚喜的趣味遊戲。用身體表現不同的質地,造形,速度的學習,正是「生活律動」1∼4期課程中,培養孩子身體能力的重點,也是增進孩子學習力的關鍵階段。


「生活律動」1∼4期的教學不是要教給孩子專業性的身體技巧,而是要教導孩子如何使用自己的身體。教案召集人中煖老師說。我們希望透過引導,讓孩子透過身體接觸去探索外在的世界,不要限制孩子自己的天性,家長也不要對幼兒輕易的做出判斷。因為孩子需要時間成長,而成長的時間都不一樣,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不需太心急,假以時日,一定可以看見孩子的進步。


開展身心 擁有不受限的感受力與創造力

雲門教室的教學方法,核心理念就是「透過身體來學習,體驗」。在律1∼律4 的兩年課程中,爸爸媽媽不和孩子一起上課,要讓孩子獨立學習。而內容比親子課程更深入多樣。例如:從「快,慢」開始,再延伸至「有節奏的快,慢,並分辨出極快,快,慢,極慢」等不同層次。以「去框框」的教學理念為基礎,鼓勵孩子思考與創造各種答案。更深入探索身體的可能,解決老師拋出的問題,進而培養出喜歡自己的自信心。


教案召集人張中煖老師表示,人各種能力的根基,都是從「身體」發展出來。「體」的簡寫字「体」,就是人本的教育,也是本人的教育。回到人最根本,從身體出發,建立自我。幼兒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模仿」,透過模仿來學習。但在雲門教室的「生活律動」課程裡,我們認為僅有模仿的教學方式並不足夠,尤其如果幼兒只是跟著做,跟著學,而學的是成人的東西,就太可惜了。孩子的創造力無所不在,已有邏輯思考能力的他們,透過身體接觸,不停的將舊經驗累積成新經驗,每個孩子都可以跳出屬於自己的舞,找到自己的節奏。跳脫「純模仿」的模式,開發孩子自身的舞蹈,讓幼兒的生活與學習相結合,透過「生活律動」教學,引領幼兒能達到健康,快樂,成長的學習經驗。


律1像是打地基,逐步建立各項探索身體要素的基礎,律2∼3則是進一步透過不同主題,探索「動靜」「快慢」「高低」「強弱」「質地」⋯⋯等要素組合的可能性。到了律4則依循由簡入繁的原則,整合過去所學習的一切,讓孩子靈活運用肢體做出即興表現。鼓勵孩子多動腦,動身體,期望透過舞蹈,音樂,教具,情境,遊戲,讓孩子培養出一生都受用不盡的各種基礎能力,並且逐步學習用身體及語言表達自我,擁有不受限制的感受力與創造力。


教案召集人

張中煖

哥倫比亞大學舞蹈教育博士
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校長
兼舞蹈研究所教授

生活律動

1-4期 4歲以上

招收對象 4足歲以上的孩子
每學期 22堂
上課形態 每週一堂
每堂時間 50分鐘

Q&A

+ Q1為什麼孩子必須年滿四足歲,才可以參加「生活律動」1~4期課程呢?

每個孩子身心發展的程度不同,但一般說來,孩子在4歲以前,較為「自我中心」,對他人的理解有限,又不能充分表達自己,因此雲門教室針對3至4歲孩子所規劃的「生活律動」親子課程,請家長也一同進教室上課。

而孩子滿4足歲以後,開始從「自我」學習獨立向外積極擴展,越來越喜歡和玩伴玩在一起,也會嘗試加入同伴活動,建立友誼關係。除了人我關係的開展之外,四足歲的孩子,對外界一切事物,現象,情境,變化,也同樣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許多學習狀態,必須和他人互動,經由同儕刺激和團體協調,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這也是雲門「生活律動」1~4期課程,試圖讓滿4足歲的孩子開始獨立學習的原因,用身體探索,就此展開美妙的生命歷程。

+ Q2為什麼「生活律動」課看起來好像在玩?

「玩」是幼兒認識複雜世界,與人建立關係的關鍵。雲門「生活律動」藉由遊戲的氣氛,讓孩子在「看起來好像在玩」的過程中,沒有壓力,也沒有負擔,自然融入學習。舉例來說,當孩子在教室裡快樂的「跑來跑去」,一方面認識了空間,另一方面也經由方向,速度的變化,開始熟悉身體控制的能力。在精心安排的學習遊戲裡,孩子開心迎向各種學習與啟發,建立自信,開放靈活的身心。

+ Q3孩子上「生活律動」課,回家是否需要練習?家長應做哪些配合?

「生活律動」課程的設計,是一種自發性的學習,孩子在家裡不需要任何的「練習」。

家長對孩子最好的幫助,就是全程關心、時時參與,協助孩子保持學習動力。例如在上課常規方面,平常送孩子上課時,最好能提早15分鐘到教室,一方面協助孩子更換服裝,另一方面也能讓孩子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投入接下來一整堂的快樂學習。當然,乾淨舒爽的上課服裝,鞋襪,髮式,也都能使孩子上課的情緒,愉悅而穩定!平日,多陪孩子觀察大自然,和孩子對話、思維,也能增加孩子的觀察力與敏銳度。

《親子遊戲書》與《律動手記》是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成長日記」,也是老師,孩子,家長三方的紙上交流園地,幫助家長更能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歡迎家長多多使用。還有,請千萬不要錯過期中與期末的「觀摩分享」單元,這是和孩子一同玩耍,學習的,親身體驗「生活律動」精神的珍貴機會!

+ Q4如果孩子報名上課後,學習熱度突然削減或發生學習障礙時,我該如何協助他繼續堅持下去呢?

在學習過程中,學習低潮和學習障礙,皆屬必然。家長在這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在教室外觀看而已,更需要在適當的時機支持與堅持。萬一孩子遇到學習低潮了,和孩子聊聊他的想法,協助他、陪伴他一起渡過這段學習的週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3分鐘熱度」,是現今許多孩子的學習現象。因此,當孩子表示不想再上課時,請家長先了解孩子抗拒的因素,通常可能是一時的學習挫折感使然。竭誠歡迎您和老師增加溝通的頻次,讓我們一起發現與解決影響孩子繼續學習的真正原因。

+ Q5班上人數的多寡,和孩子的學習效果好壞有密切的關係嗎?

現代家庭成員的構成模式,家中的孩子只有一、兩個,欠缺和一大群手足相處生活的機會。進入學習團體後,往往得經歷一段適應期。而「生活律動」課程,正好提供團體學習的機會。仔細觀察「生活律動」每一堂課進行的方式,主要分為「團體」與「分組」兩大部分,前者讓孩子練習群體合作,後者則培養孩子觀摩與等待的能力。

根據研究,出於安全無虞的考量,1名老師可照顧15名學童。而最棒的團體學習與互動人數,亦在12至15人之內,少於8人以下,則難以產生同儕刺激的作用。所以,為了讓孩子享有最好的學習品質,課堂上人數越少,不一定越好。因此,續班時,萬一班級人數太少,我們建議將素質相近的學員合併一班,以持續團體互動的學習方式。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