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

動夠了,就能靜

洽詢課程

讀身體

焦點議題 / 雲門教室

科技關機,敲敲自己的心門

 

從小到大,我們都回答過這樣的問題:我的志願是什麼?長大之後要做什麼?或許是天馬行空的想法,或許是心生嚮往的職業。隨著求學,就業,成家,養育子女的歷程,是否早已編織一張豐富喜悅的生命藍圖?還是站上舞台,才發現拿到錯置的人生腳本?

 

N世代,崩世代,小宇宙世代,我世代,每隔一段時間,代表不同世代的名詞推陳出新。站在不同的年齡光譜,該如何在時代翻湧的浪潮中自處?又該如何在資訊爆炸中,陪伴孩子認識自己,想像未來,一起面對成長的探索呢?

 

 

我與世界的距離?

 

由數位化,全球化,少子化,3個浪潮交織出的30世代,被稱為「小宇宙世代」。他們習慣數位化的一腦多工,興趣廣泛,懷抱多元夢想,嚮往自由,熱衷找自己。然而,小宇宙世代雖然渴望自我實現,卻常有不知該從何著手的無力感與焦慮。

 

無論是熱衷找自己的小宇宙世代,或是運用自媒體積極發聲的網紅現象,透過不斷更新的網路文字,照片和表情符號,我們是否展現出真實的自己,又是否真正認識他人呢?3C產品讓我們與外界快速連結,但實際上我們和自己的距離,和世界的距離,是越來越近?還是越來越遠?

 

 

在回答「我的志願」「理想職業」之前,不妨先試著回答:我是誰?因為,認識自我是自我實現的第一步,透過自我覺察的過程與自由探索的練習,了解自己,才能接納自己,進而喜歡自己。

 

不受外在框架的局限,根據每個人的性格特質,潛能和興趣,摸索生命方向,進而投入熱情與毅力,運用獨特之處發揮貢獻,就能和他人,社會維繫一份正向的關係,進而實踐自我價值。

 

 

自我覺察,成就喜歡的自己

 

通勤路上,下班夜晚,週末午後,許多人習慣玩手機遊戲,瀏覽FB或IG,確認新信件,追劇。如果放下手機,遠離電腦,是否瞬間就覺得無所事事,感覺無聊呢?我們已習慣接受大量的資訊,看似跟上世界的即時脈動,卻往往來不及篩選和消化,身心隨著外界環境起伏,卻也稀釋了安靜獨處與向內探索的時間。

 

瑪諾什.佐摩羅迪(Manoush Zomorodi)在《越無聊,越開竅》一書中提到,沒有3C產品打擾,讓思緒恣意漫遊的時刻,往往是創意與最佳決策誕生的瞬間。因此,我們更需要創造獨處靜心的時間與空間,聆聽身體的聲音,與內心安靜對話,因為認識自我的密碼,就藏在身體之中。

 

 

從認識自己到自我實現,是身體與心理的同步探索,唯有向內覺察身體與情緒的狀態,才能以舒服自在的狀態與他人連結,進而在群體中完成自我實現。

 

身體就像是一個開關,打開感官,生活動靜之間的每個感受都是自我覺察的契機。疲累無力時,緊繃痠痛時,試著傾聽身體發出的訊息,感受那細微的變化,想想疲勞從何而來?累積多久了?該如何紓解呢?

 

除了適當的休息,動身體也是找回身心平衡的途徑。

 

一個輕柔的撫觸,一次舒暢的伸展,一段盡情的舞動,沒有比較,只有美好的專注,享受與身體的親密對話。不強調結果,也沒有捷徑,身體的功課也需要投入時間,用耐心溫柔灌溉。試著放下手機,在手舞足蹈間累積自我悅納,從關照身體出發,保持身心的柔軟與彈性,在群體中綻放自信,勇於實現自我。

 

 

 

 2019年《夏動》刊物 

坦率悅納自己,實現自我價值

主題企劃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