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

動夠了,就能靜

洽詢課程

讀身體

專家觀點 / 雲門教室

教學總顧問劉北芳:引導孩子主動學習,養成自己找答案的好習慣

布卡和依卡一起畫畫。布卡拿起紅色蠟筆,快速在紙上滑來滑去。再拿起藍色蠟筆,反方向滑回來,嘴裡不停發出:「咻~咻~咻!」的聲音。

 

依卡:布卡,你畫的到底是什麼啦?

布卡:賽車啊!

依卡:可是……可是我沒有看到車ㄟ?

布卡:厚,賽車跑那麼快,你當然看不到囉,你只看得到影子和風,就像這樣。

依卡:哇,布卡,你好厲害喔!難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允許孩子有不同的答案,孩子才會動腦筋。」從事幼兒教育超過40年,雲門教室教案研發委員劉北芳老師,總是建議家長和老師,放手讓孩子們觀察,嘗試,表達自己心中的答案,「你會很驚喜,原來孩子有這麼豐富的創造力 !」

 

北芳老師說,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想法和生活經驗,透過他們的眼睛,往往會看到很多被大人忽略的事情。在過去的教育傳統中,會要求孩子「不要多話」、「把答案背起來」,但如此一來,不只扼殺了孩子動腦筋、發揮創造力的機會,也讓孩子們失去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

 

北芳老師也強調:「孩子必須動腦筋找答案,才能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而「自己找答案」的習慣一旦養成,孩子也學會自動自發的學習態度,而這樣的態度,正是孩子一生最寶貴的資產。

 

 先別給固定答案 

「沒有標準答案,還有一個很大的功用,就是讓孩子覺得被肯定。」北芳老師說,通常在課堂上跟孩子討論他們自己提出來的答案時,孩子會因為覺得被肯定,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不過,「沒有標準答案」絕非另外一種「標準答案」,爸爸媽媽也不必因此就「不敢給答案」。北芳老師以自己為例,當年她的父親在衡量了性向、興趣和家庭環境之後,要她就讀師範學校,於是她走上教育這條路,「這樣的安排也很好啊!」因為,孩子受限於年紀、經驗,往往還不懂得如何選擇,爸爸媽媽適度的參與和關心,絕對也是需要的。

 

所以,北芳老師給了一個簡潔的定義:「沒有標準答案就是,爸爸媽媽引導孩子動腦筋,自己思考,而不給固定答案。」無論在課堂、家裡,甚至未來升學、選擇工作,爸爸媽媽要先觀察孩子的特質,再按照不同的特質,給予適合的引導與鼓勵。

 

 累積生活經驗 增加學習樂趣 

例如,爸爸媽媽可以安排時間帶孩子去看雲。大家一起躺在軟軟的草地上,吹著舒服的風,看看天上的雲。問孩子:「你看這片雲,現在像什麼?」不管他的答案是動物還是玩具,都請給他一個大大的讚美。

 

接下來,北芳老師建議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孩子:「請你變成那片雲」,這時,孩子會很開心地用自己的身體做出造形,於是可以變2次,3次……,讓孩子把他所觀察到的情形表現出來,藉此機會,充分運用身體的每一部位。

 

還有,讓孩子多多接觸不同的事物,對於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北芳老師說,像是家附近的公園或校園,就是很好的體驗場所。可以試著讓孩子跳高點、摸高高的樹葉、碰高高的單槓,找一塊乾淨的草地打滾……這些經驗的累積,都可以讓孩子的感受越來越活潑敏銳,腦中的資料庫越來越豐富多元,學習的樂趣也會隨著增加。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