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

快樂動身體,現在就開始!

洽詢課程

讀身體

專家觀點 / 雲門教室

玩出健康──專訪親子教養專家游乾桂

有一回上電視節目宣傳新書,主持人問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成功最關鍵的條件是什麼?我突發奇想,說出一個不像答案的有意思的答案──健康。

 

其實我說的是真話,人生是一條長路,靠的不僅學業成績,分數,唸哪裡的……,更要依靠的是體力與狀態,我稱它為走遠路的秘方,這樣才不會贏在起跑點,但輸在終點,或者根本跑不到終點。

 

健康如何獲得?

 

玩呀,一般通稱為運動,我一直把它奉為家規,孩子可以不讀書,不能沒體力,可以數學不通,不可健康不佳,所幸我的堅持得到了回報,兒子愛打球,一副健康寶寶的模樣,我想即便成功很遠,他該到得了的。

 

達文西在〈論繪畫〉一文中提過:「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泉源。」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也提及:「身體健康的人,才能頭腦清醒。」即使有這麼多名人與教育家背書,但我還是想問一個問題──你的孩子愛玩嗎?懂幾樣運動?讀書一事,在我看來有死讀活用,一般而言,健康不佳者是死讀,體力好的人才能活用。

 

人生是一組方程式,其中包括了多種元素,空有好腦袋是不成的,好腦袋必須加上健康,才是好人才,不是嗎?我從書中或者生活經驗中,見過太多優秀的人才,最後卻敗在健康上,比方說,德國的梨曼(Riemann)是出色的科學家,19歲就進入著名的格丁根大學,27歲取得數學博士,後來當上柏林科學院的院士,建立了梨曼幾何理論,在物理與微積分上也頗有貢獻,但由於長期貧病,又苦讀過勞,染上肺結核,39歲便病死了,留下無限感嘆。

 

他不死,對於數學的貢獻會更大,但死了也就什麼都沒有了。

 

《野鵨子的黃昏》一書的作者王尚義亦復如此。醫學院畢業,前途似錦,也因一場病奪走了生命,猝不及防地畫下人生句點。

 

我還有一位醫生朋友,每回見面他都長吁短嘆。健康一年不如一年的他,常問我一句話──當醫生幹嘛?自己覺得好像醫死的人,看病時他勉力撐開眼睛,回家後累得矇頭就睡,日復一日。

 

強健體魄,不是說有就有的,非投資不成。其實我們的體力早已到了非救不可的地步了。日本調查指出,台灣孩子的體力在亞洲算差勁的,輸給日本,更輸給大陸。台北市以前曾舉辦過都會孩子與原住民孩子的大隊接力競賽,原住民30名小朋友跑完全程後,台北市的小朋友,還有8個人沒跑完呢!

 

我很突兀的想起一則老故事《龜兔賽跑》,也許我們都是起步飛快的兔子,卻到不了終點。可是人生是如此現實,比的是終點,不是起點。

 

今天向晚,孩子放學回家,別忘了先說一句:「心肝寶貝,回來了。」再問一句:「先寫功課,還是先玩?」我已經知道孩子會給你什麼答案了。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