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可以學習突破自己的現況與極限。
無論是任何年紀,任何身體狀況,擁有任何能力與技巧,
每個人都可以不斷學習,擁有更多選擇,
生命也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讓身體擁有更多選擇

覺察+學習
=全新的動力

「費登奎斯身心教育」這個陌生的名詞,近年來慢慢在臺灣社會出現。這個課程教人動身體,但是又和瑜珈,彼拉提斯不一樣。發展遲緩,自閉症的孩子也可以在當中得到極大幫助,但又不只是復健或感覺統合。

「這不是一個『學派』,因為可以應用在很多領域,」易之新醫師說,費登奎斯應該定義為「身心教育」,涵蓋許多領域,希望能夠讓人的身心功能提升,跟環境建立更好的互動關係。

曾經任職教學醫院的腦神經內科,也曾經擔任精神科醫師。譯作多達30本,涵蓋心理治療,家族治療等議題。近幾年他選擇投身「費登奎斯身心教育」,目前正在接受專業師資訓練,除了固定在診所看診的時間之外,積極投入研究費登奎斯的書籍與課程。

不像一般穿著白袍,坐在診療室裡的醫生形象,易醫師更像是一位當教授的朋友,不疾不徐,一邊思考一邊解釋費登奎斯學派的內涵。「甚至,我們不稱為病患或個案,」他說,因為費登奎斯身心教育做的不是「治療」,而是「有機學習」(Organic Learning),儘管常常會出現治癒疼痛的效果。

透過「動作」覺察 啟動新學習模式

臺灣社會很少人了解的「有機學習」,並不只限於身體,還包括理智,情感,動作等各個層面。由於透過「動作」比較容易覺察並切入學習,所以費登奎斯的課程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團體課程「從動中覺察(Awareness Through Movement,ATM)」,以及個別課程「功能整合(Functional Integration,FI)」。

按照每個人不同狀態,透過老師引導,讓神經元在動作與動作間,發展出新的連結,進而讓每個人自發學習到更為有效率及良好的動作,以適應生活中的各種不同需求。

「專業,技能或技巧的增進,並不是Organic Learning的目的。」易醫師說,有機學習的目的是,讓人跟環境的互動關係、真實生活中所需要的功能都能運作順暢。

找回突破現況的內在動力

因此,費登奎斯身心教育的創始人費登奎斯博士整合自己的經歷,畢生所學,發展出數百堂課程,協助每個人學習突破自己的現況與極限。無論是任何年紀,任何身體狀況,擁有任何能力與技巧,每個人都可以不斷學習,擁有更多選擇,生命也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曾經接受過完整正統醫學教育的易醫師,為什麼會開始研究在臺灣知名度很低,且不易被理解的身心學教育?他說,偶爾看到費登奎斯博士40多年前所寫的書裡,竟然已提到類似今日神經科學中「神經可塑性」概念,「我非常驚訝,他竟然是神經科學的先知!」


安靜下來 讓大腦好好學習

神經可塑性」是神經科學最近幾年經常被談論的重要概念,易醫師說,在他學生時代直到進入教學醫院工作時,科學界和醫界一般認為大腦早期童年就定型了,不會再生,只會退化。但近幾年開始發現,其實就算是中老年人,腦神經仍然具學習的能力,可以發展新的神經元突觸,建立新的聯結。

換句話說,只要能夠給予腦部新的資訊,觸發神經中樞系統內各神經元間訊息的傳遞與連結,就有機會發展,重建動作模式,突破極限。有趣的是,通常在安靜的時候,大腦可以達成最好的學習效果,易醫師說,如果刺激過度,大腦就無法安靜下來形成新的學習模式,只能不斷重複舊模式。

不只是治療 而是成為「完整的人」

從穿著白袍,極具權威的大醫院醫生,進入一個全新領域,「學習費登奎斯,是心態與觀念的調整。」易醫師說,擁有多年累積的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醫師一直被認為是「專業權威」,具有專業能力幫助患者。透過吃藥,復健或手術來改善患者當時的狀態,「這是一種外在權威。」

但費登奎斯身心教育並不是透過「醫師─患者」的關係「治療」,而較像「老師─學生」的關係,進行「有機學習」。引導學生學習新的動作,行為,進而將自己調整到擁有選擇,靈活具彈性的良好狀態。

「這是一種內在權威,」易醫師說,重點是「一個人能夠成為完整的人,有人的尊嚴,有足夠的選擇權,就能夠達到well-being的狀態。」



在探戈裡看見世界,也找到自己

初次見面,很難形容林佑檀這個人。長髮,大大的眼睛,講話很快,而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溫暖熱情。但是,其實她從小是資優生,而且是少數大學念理工科系的女生。

從北一女到臺灣大學地質系,林佑檀說自己「運氣一直都很好」。地質系是她口中「最不科學的科學」,卻偏偏相當適合不喜歡數學與化學的她,「研究地質就像偵探一樣,從環境中去推測為何變成這樣,為什麼不會是那樣?」所以,她在大學時代就參加了國科會的大學生研究計畫,後來還直接推甄進入地質研究所,未來的路,似乎也越來越確定。

離開地質的世界 找尋人生目標

但是,念完研究所1年級的課程,林佑檀卻忽然覺得,研究地質不是她人生真正想做的事,「所以,我就逃走了!」逃去哪裡?做什麼?「其實當時我也不知道。」於是她開始做很多事情,希望找尋自己人生的真正目標。

「行銷企畫,教補習班,當家教,廣告公司,辦公關活動……我都做過,」林佑檀說。還好,在這段時間裡面,她始終沒有放棄阿根廷探戈,也因此看到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其實念大學時她就曾在體育課修過國標舞,所以一開始看到阿根廷探戈,「簡直像走路那麼簡單!」另方面則是無法接受,「天啊,光天化日之下這樣摟摟抱抱,怎麼可以呢?」她笑說,當時的自己其實並不喜歡阿根廷探戈。

一種用身體溝通的語言

但是3年後的某一天,因緣際會之下她看到了一場表演,驚為天人,如夢初醒。「看到一個好正的女生,跳得好優雅,好吸引人!」於是,她抱持著希望「跳得好漂亮」的想法,正式踏入阿根廷探戈的世界。

阿根廷探戈不同於大家常看到的國標舞,發源於美洲,後來傳回歐洲,是直接,感官且融合競技,類似武術的一種舞蹈。談起阿根廷探戈,林佑檀眼睛發亮:「這是一種直覺,即興的舞蹈,會讓你越深入越想搞清楚那究竟是什麼東西?」

一開始,她在意的是跳得漂不漂亮,但在累積更多經驗,擁有跳舞時能量流轉,與舞伴連結互動的經驗後,開始有了更多更深入的體驗。「後來我的定義是,這是一種用身體溝通的語言,」她說,在阿根廷探戈裡沒有標準答案,只要會跳,甚至只要願意學著跳,就能夠與舞伴一起創造,體驗美好的時光。

不只是舞蹈 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跳了9年多的阿根廷探戈,林佑檀從當中學到很多人生的啟示。她認為,每個人在潛意識裡多少都有想「包裝」自己的意圖,但在跳探戈時,卻真實無所遁逃。「身體最誠實了,什麼人跳什麼舞,這是真的!」曾經到世界各國進行環球探戈旅行的她,甚至跟初識的朋友跳了一個「Tanda」,也就是在短短4首舞曲之間,只說一點點話,就可以變成很真心的好朋友。

林佑檀從探戈中得到人生的啟示,也從人生當中體悟探戈的道理。

她說,擁抱在一起跳舞時,不能把自己的身體全部「賴」在舞伴身上,「既要站在自己的重心上,但又要保持兩個人密切的連結,」既獨立也彼此密不可分,很像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這不只是舞蹈,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林佑檀說,跳探戈會影響人生觀,還會讓人從不同角度看到新的東西,或者從舊的東西裡得到新的感受。

身體發現新方向 心也會跟著走

自稱是地質系的逃兵,在別人眼中,沒有循著大家所期望的路往前走,在林佑檀心中,阿根廷探戈像是避難所,也像是一個窗口,可以讓自己喘口氣,看見不同的世界。全球繞一圈之後,林佑檀看見自己原來還有很多不懂的事情,於是重新發現新的路,也有些新的想法與新的作為。

她說,探戈可以看到人不同的樣子與本質,是一種摸索世界的方式,也是她找回自己的關鍵。有趣的是,一旦身體發現了新的世界,心也會跟著走,「在探戈裡的視野越大,在世界的視野也越大。」



身體認知 從身心伸展操開始

雲門教室 資深老師 黃旭徽

你是我的全部

▲ 1 刻意抓緊一隻手的肌肉,再慢慢的放鬆。聳起一邊的肩膀,再緩緩的融化緊繃,喚醒身體的覺知。

2 放掉多餘的緊張,自在輕盈走走路,身心立即回應著滿足和歡喜!

請跟著我 體會緊繃和放鬆的對比,讓身體試著記憶放鬆的狀態。
生活處方 覺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在什麼環境和狀況下容易緊張?感覺是改變的開始。
處方效果 緊張不用練習,放鬆卻要!與自己互動,發現自在。

我們是否一樣

▲ 1 以平穩的站姿面對鏡子,閉著雙眼調整姿勢:拉直脊椎,讓兩邊的肩膀在等高的水平線上。

2 打開眼睛凝視鏡中的自己,透過鏡像,再次調整身體姿態的順暢和端正。

請跟著我 站立時保持腳掌和地板的連結,想像雙腳像大樹般根連大地,穩定身體的中軸延伸。
生活處方 日常活動中,提醒自己「敞開心胸」,端正站姿和坐姿,不僅讓人神采飛揚,還能減輕脊椎和背部的負擔。
處方效果 讓身體的正向情緒,真誠開展,促進與人互動時的和諧與誠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