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的詞彙裡,「味」這個字常被大家使用,
但是,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味」嗎?
「味」跟我們又有什麼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味」這個字,例如:大家最喜歡吃的菜,要有「媽媽的味道」。看到朋友家的裝潢設計,會誇讚「品味」真好。心情不好影響吃飯,會有「食不知味」的情形。還有,<雲門舞集>的林懷民老師在發源於西方社會的現代舞中,蘊釀出東方「滋味」……

「味」,在國語字典中寫著「品嚐食物的感覺」,但其實不只跟食物有關,跟我們的記憶,喜好,態度,甚至跟生活習慣的演變,歷史,文化,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選擇食物,透露出你的祕密

有句英文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從字面上看來相當簡單,你吃什麼就是什麼:喜歡吃垃圾食物,隨之而來就是失控的體重,日漸下坡的健康。選擇吃自然又有營養的食物,當然體力充沛,身心狀態保持良好平衡。

但這句話其實有很多衍生的意義,例如:你選擇吃什麼,可能會透露出心情狀態。許多研究發現,當人處於心情極大的變動或危機時,像是「離婚」,會偏好吃蛋糕,冰淇淋等甜甜軟軟的食物。因為這種從小就熟悉的甜味,可以讓人的心情得到短暫的慰藉與平復。

有些壓力大的人,會想吃鹹而酥脆的洋芋片,這是因為腎上腺發出想吃鹹食的訊號。而人覺得不快樂的時候,會偏好甜食與碳水化合物,像甜甜圈,麵包,因為讓血糖快速升高,提振情緒。不過,當血糖下滑,心情也會隨之低落。

從食物中咀嚼歷史的滋味

從食物所呈現的味道裡,甚至可以一窺時代流轉的痕跡。像臺南的各種小吃相當有名,而臺南的菜餚裡,經常使用砂糖提味,為什麼呢?原來這是在鄭成功來臺時,軍隊裡有許多從福州隨行的廚師,習慣在各種料理中加入糖。因此,數百年來,臺南飲食文化裡的甜味,成為一大特色。

臺灣常見的「川味牛肉麵」,很多人以為是從四川流傳過來的,但實際到四川找,竟然完全不見蹤影?事實上,川味牛肉麵或許是出於岡山眷村。據專門研究飲食史的逯耀東教授說,可能是將成都的著名小吃「小碗紅湯牛肉」加上麵之後,深受喜愛,再由退役老兵傳布到臺灣各地,而成為其實是發源於臺灣,但大家都以為的著名「外省菜」。

在遍布大街小巷的川味牛肉麵背後,隱藏著無數中國人,在民國三十年代末期,顛沛流離穿山過海,來到臺灣安身立命的辛酸歷史。透過牛肉麵的好滋味,也保留下來對於那個時代,以及眷村文化的記憶。

味覺,是一種化學感覺

那麼,我們如何感受到味道的?專家們很早就研究出來,感受到味道的能力叫做「味覺」,是一種化學感覺。簡單來說,就是食物中的化學物質跟遍布於舌頭的「味蕾」產生反應,立即產生一個信號。而這個信號傳輸到大腦時,就會被中樞神經判定為酸,甜,苦,鹹。

有趣的是,很多孩子最害怕的「辣」,其實並不是味覺,而是觸覺!主要是口腔黏膜的痛覺再加上味覺後,傳送到大腦,大腦組合接收到的訊息,再根據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這叫做「辣」。

跟辣一樣常被誤會的,還有「鮮」味。在喝雞湯,嚐海鮮類食物時,常常會覺得:「好鮮美!」這種鮮味,也是基本味覺哦!因為在西方食物中很少提到,但在日本與中國的食物中,「鮮」是很重要的一種滋味,通常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裡面,很容易可以嚐到。

味覺與其他感覺的互相影響

味覺並不只是一種獨立的存在,非常容易受到其他感覺的影響。就如同我們經常形容某道菜「色香味俱全」,其實我們所感受到的味道,經常混合味覺,觸覺和嗅覺,甚至連視覺都會影響味覺。

辣與麻,都是觸覺,而嗅覺更常跟味覺混合在一起。真的是這樣嗎?可以拿草莓軟糖做一個實驗。首先,捏著鼻子咀嚼草莓軟糖,可以感覺到糖果從硬變軟,然後會感覺到甜味和一點點酸味,但感受不到草莓的味道。可是只要放開捏著鼻子的手,那些氣味分子,就沿著鼻腔傳達到嗅覺細胞,這時候,就會知道原來是草莓軟糖了!

視覺同樣對味覺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在國外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在白酒裡加入一種沒有味道的染料,看起來像是紅酒,再邀請一群品酒專家來品嚐。結果,這些專家竟然都以為喝入口的是紅酒,所以採用對於紅酒的描敘來品評「紅色的白酒」。可見,視覺甚至會影響人類對於食物味道的預測。

最喜歡吃什麼食物?什麼味道?有辦法來描述這種令你最喜愛的味道嗎?抽空,安靜的品嚐自己喜歡的食物,說不定,從裡面咀嚼出過去不曾發現的好滋味!


用身體表現酸梅的味道?!

味覺跟記憶,生活甚至歷史文化都有密切關係,但跟動身體又有什麼關聯呢?在雲門教室的「生活律動」課中,顛覆了每個人對於味覺的想像,重新發現,味道原來跟身體如此密不可分!
例如:在課堂上老師會給每個孩子1顆酸梅,請大家閉起眼睛,輕輕,慢慢舔。「嗯,有點酸!」有的孩子皺起眉頭,「可是也有甜甜的味道啊!」另一個孩子笑開了,「鹹鹹的,酸梅有加鹽嗎?」孩子們開始紛紛發現酸梅中,隱藏的各種好滋味,有人還聞到淡淡的香氣,第一次知道,原來酸梅不只是「酸」啊!
老師再問大家,可以試試看,用身體表現出酸梅的味道嗎?這個可能會卡住很多大人的問題,對孩子們來說,卻是再容易也不過的事!有孩子立刻高高跳起,「好酸好酸好過癮!」另外一個孩子則是輕輕擺出一朵花的姿態,「酸酸甜甜好滋味,」這是孩子試著透過身體,所表達出來的感覺。
有些孩子發揮無窮想像力,「我是一棵被風吹著的梅子樹,」是啊,酸梅原來是長在樹上的青梅子呢!
透過不同的肢體展現,看到的是孩子們對於味道的深入體會。不只能夠結合身體與味覺的學習,擴展聯想與創造力,同時,也培養著更敏銳的觀察,感受以及表達能力。
在雲門教室的課堂上,不只有酸梅哦,還有「奶油土司」「爆米花」「彎彎香蕉路」等,以及和感官復甦有關的課程。你可以想像,孩子如何用身體表現「烤過的土司」跟「冰過的奶油」嗎?當「融化的奶油」碰上土司,又會是如何精彩的身體畫面呢?


文│郭怡然 攝影│楊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