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上起床到現在,你還記得總共呼吸多少次?
曾經聞到多少種味道嗎?嗅覺是人體五種感官之一,
可能也是最不被了解的一種 。
呼吸次數可能較容易計算,每個人平均1分鐘呼吸16次,所以1天24小時大約總共呼吸23,000次。但是,究竟聞過多少種味道,還需要努力回想一下:刷牙時牙膏的薄荷味,洗臉的肥皂或洗面乳,毛巾吸收陽光後的味道,早餐烤土司的麥香融合咖啡的香氣,路人身上的香水味,人行道旁樹木剛修剪後的一股清新……
在這些有點印象的味道之外,其實還有無數的味道在身邊飄動,或許是習以為常,也可能是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忽略了這些味道的存在。
嗅覺,是最原始,最誠實,也是最直接的感官知覺。
根據研究,28週大的胎兒就有嗅覺,而出生時的第一次啼哭,是第一次呼吸,更是嗅覺發展的新起點,在出生後短短幾天內,寶寶對於氣味就會有相當明顯的反應。
例如:才出生6天的寶寶,如果聞到阿摩尼亞的味道,很快的會把頭轉向另一邊。拿自己媽媽跟另一位母親的胸衣讓寶寶聞,餵母乳的寶寶會轉向自己媽媽胸衣的方向,顯示出生不到1星期的嬰兒,就可以經由嗅覺辨認出味道。
任職肯園芳療的River老師說,在所有感官中,只有嗅覺接收器就在鼻腔內,是唯一外露的感覺神經,反應最為直接。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也指出,觸覺的受體有皮膚保護,眼睛有角膜保護,聽覺接受器有耳膜保護,只有嗅覺受體暴露在外,所以它是最敏感的感官。
嗅覺,也是一種關不掉的感官。
人在看到恐怖或噁心的畫面時,或者看到蟲子迎面飛來,會立刻直覺閉上眼睛。忽然聽到巨大的聲音,下意識用雙手遮住耳朵。只有嗅覺,因為氣味分子會隨著空氣被吸進鼻子裡,所以,大腦無時無刻都在處理各種氣味輸入訊號,而人們也就隨時都會聞到不同精彩程度的味道。
究竟,人們如何聞到「味道」?如果以一朵玫瑰花為例,首先,是玫瑰花揮發出來的化學分子隨著空氣進入鼻腔後,鼻子裡的鼻纖毛,也就是感覺細胞會偵測到這些資訊,並且把玫瑰花香分子的化學訊號轉換成電訊號(或者稱為神經脈衝),再送到鼻子上方的「嗅小球」。接著,再從嗅小球上傳到腦部,大腦就會開始辨識資訊內容,做出判斷以及後續處理。
過程看起來很長,但實際上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而且往往是先聞到玫瑰花的味道後,才會看見玫瑰花的存在。在逛夜市時,通常也是先聞到臭豆腐的味道,再留意到身旁有賣臭豆腐的攤子。
難怪老祖先會用「聞到濃濃的火藥味」「嗅到不尋常的氣氛」,來形容人在瞬間接收到的訊息,比「看到」或「聽到」都更為快速。一位表現出色的新聞記者,通常被稱為有「新聞鼻」,同樣的,也說明嗅覺的直接與快速。
有趣的是,嗅覺可能是最不被人們了解的一種感官。除了因為牽涉到大腦神經處理的複雜過程,跟氣味分子的複雜程度也有關係。
我們常說:「我聞到了一種味道。」但其實「一種味道」,很可能是由幾十種甚至數百種不同化學分子混合而成,而究竟是由哪些化學分子混合而成,早期科學家甚至找不出有效的研究方法。
例如:大家經常聞到的「咖啡香」,在1955年以前,要對一杯咖啡散發的芬芳做完整的化學分析,幾乎是難以登天的任務。原因是咖啡含有大量的揮發分子,光是萃取,分離與純化就要花上好幾年時間。直到1950年代中期有了「氣相層析」的發明,才終於解開味道組成分子的謎。化學家們研究咖啡的香氣超過100年,竟然從當中陸續分析出800種不同的氣味分子!
但是,因為氣味分子暴露在空氣中,受到溫度,溼度及接觸空氣面積的影響,隨時可能揮發,逸散。因此,同樣的咖啡豆,因研磨顆粒的粗細,沖泡時的水溫差異,會產生不同的香氣。剛泡好時跟放置10分鐘,20分鐘後,所散發出不同的味道,變化多端難以預測,也難以複製。
嗅覺不被了解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人們對於嗅覺的感受沒有標準。有時,對你來說很香的味道,很可能讓他人避之唯恐不及。
有人喜歡榴槤的香氣,有人則掩鼻而逃。香奈兒的No.5對某些人而言是最經典的香味,但也有人認為過於濃郁甜膩。這樣的感受,通常是絕對主觀,絕對直接,喜歡或不喜歡在聞到的當下就決定了,很難加以偽裝,也不太可能用理性分析思考之後產生改變。
River老師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他說,薰衣草的味道對於大部分的人會產生放鬆與安撫的效果,但芳療專家們發現,在二次大戰期間成長的歐洲男性,聞到薰衣草卻反而感受到很大的壓力。
為什麼?專家們深入研究後發現,由於二次大戰時期物資缺乏,受傷時,薰衣草是最常見的萬用藥物。因此,對於在那個時期成長的男孩來說,薰衣草的味道喚起了對戰爭恐懼的,疼痛的記憶,自然而然造成心理壓力。那麼,為什麼女孩不受影響?原來同樣因為物資有限,女孩受傷或生病時,捨不得使用薰衣草,只能讓她們自己痊癒。所以對女孩來說,薰衣草的味道並不會喚起跟男孩相同的心理壓力。
成長背景與歷史,會影響人們對味道產生各種感受,而不同文化,也會讓人們對於味道產生不同喜好。同樣是發酵食物,臺灣人覺得豆腐乳或臭豆腐相當美味,歐洲人熱愛各種起司,日本人則鍾愛納豆。特別的是,這些食物對於其他地區,其他民族的人來說,往往都是無法忍受的「異味」。
人們如果被迫吃自己不喜歡或不敢吃的食物,常常會下意識的捏住鼻子,一口把食物吞下去。其實,捏住鼻子這個動作,的確相當有效。做個實驗就可以明白:如果沒有嗅覺,聞不到草莓的香氣,只會以為自己是在吃一種酸酸甜甜的食物,無法分辨嘴裡嚼的是煮熟的洋蔥或蘋果,甚至不曉得自己泡的是溫泉或髒水……
過去,大家誤以為嗅覺不重要,美國醫師協會訂定的「永久性傷害評估手冊」中,認為失去視覺對生活品質的影響為85%,失去嗅覺的影響則只有5%。卻不知道,嗅覺跟情緒有直接關係,失去嗅覺容易引發憂鬱症,有憂鬱症的人,往往嗅覺也不太好。原因是,大腦中處理嗅覺和情緒的區域是在一起的,兩者有密切關係。
醫學研究也發現,嗅覺可以用來預測壽命的長短。根據英國BBC報導,「科學公共圖書館」的資料顯示,醫生能夠從一個人晚年的嗅覺能力,預測出該名患者在未來5年的身體狀況。
研究3000名成年人之後,學者們發現嗅覺不靈敏的人當中,有39%會在5年內死亡,而嗅覺仍然靈敏的人,5年內死亡的機率只有10%,相差近3倍。學者們認為,失去嗅覺並不代表一定會死亡,但的確是健康的警訊,應該趕快去找醫生,尋求專業協助。
到目前為止,醫生們還沒辦法確切找出喪失嗅覺和壽命長短之間的關係,但他們推論,當人漸漸喪失聞出某種氣味的能力時,代表嗅覺相關細胞失去持續再生的能力,這也意味著身體全面再生修復力日漸下滑。另一種可能是,一個人的嗅覺越來越糟時,或許代表他長期暴露在汙染的環境,對於健康本來就容易產生不良的影響。
嗅覺,跟空氣相當類似:看不見也摸不著,卻對我們的生活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性。請經常給自己機會,靜下心,深吸一口氣,感受一下身邊的各種味道,說不定,可以聞到一些平常沒有留意的氣味,或是,深藏在身體記憶裡的那股味道!
文│郭怡然 攝影│楊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