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

快樂動身體,現在就開始!

洽詢課程

讀身體

專家觀點 / 雲門教室

培養身體能力,自信面對精彩未來——專訪醫師 王浩威

 

 

「教育的長遠目標,是打開每個人自我內在世界探索的機會,開發覺察與反省的感知,累積與世界溝通的能力。」陪伴無數家庭走過青少年的成長之路,王浩威醫師觀察到孩子建立自信的開始,大都來自於父母的肯定與讚美。

 

 

 自信,點燃「我想要更好」的熱情 

 

「仔細觀察孩子成長的過程,每當他學會翻身,會爬,父母都興奮的像啦啦隊一樣,大聲歡呼,而受到鼓勵的孩子也更勇於挑戰。」王浩威醫師分享,可是曾幾何時,當孩子漸漸成長,父母的肯定和掌聲卻越來越少。

 

尤其是過去華人社會的民情與文化背景,延伸出許多有趣的家庭現象,例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下,讓父母對於孩子的學業表現要求勝過一切,貶抑大過於肯定。王浩威分享,「許多父母會把自身對未來的不安全感投射到孩子身上,擔心孩子學得不夠多,表現得不夠好,無形之中,反而導致孩子逐步闔上主動學習那扇門。」

 

 

 

一次偶然的機緣下,王浩威遇到一位過去曾因專注力不足影響學習,在父母陪伴下尋求協助的孩子,如今已是高中生的他,充滿活力,神采飛揚。「很高興看到孩子沒有因為過去的情緒挫折而失去探索與學習的興趣,原來在他爸爸的鼓勵下,多年來持續練習打籃球,滑雪,從身體的平衡與運動中找到自信。」

 

父母的陪伴與鼓勵,是孩子快樂成長的關鍵。「動身體」,是打開感官的方法之一,也最直接不繞路。感官知覺,是身體的一部分,探索的起始點,其實都從身體出發。在動身體過程中,由內而外,由外往內,感知身體的能力,隨之而來的自信更啟發了孩子「我想要更好」的熱情,讓他有信心面對成長階段的各種挑戰,展現活力。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動身體的最佳展現 

 

許多父母一邊擔憂變化快速的世界,對孩子充滿挑戰與衝擊,一方面不斷思考該如何幫助孩子蓄積各種能力,發掘新的機會。

 

而過往的學習比較重視大腦力,目的性較高,因此讓許多孩子以為凡事要有誘因,才願意嘗試,比方說考試會考,才願意花時間讀,一旦不再注重考試,便失去了學習的目標及方向。這類型學習模式下成長的孩子,創造力與應變能力的練習較不足夠,容易會有無法適應環境的快速改變,挫折感較重的心理現象。

 

 

「機會,是指新的需要,就是過去沒有用,現在突然變有用的。」王浩威指出,想讓孩子勇敢面新事物,對未來充滿好奇,培養感知力與跨域力是首要,「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培養各種身體能力,發展出『行而後知』的學習。」

 

例如學習游泳,光是了解游泳的知識原理,都不如身體力行,下水好好游一趟,更能快速掌握訣竅。讓學習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以實際行動,喚醒與生俱來的能力,再透過身體的反覆練習,將各種能力保存在身體裡,一起長大。

 

根據雲門教室2018 年《躍動身體的影響力:身體白皮書Ⅲ——律動生活5 大能力》報告中發現,有運動習慣的族群在感知力跨域力和探索力方面的表現,較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得高,尤其是運動類型超過3 種以上的人,表現更加傑出,可見多元且持續的動身體習慣,在競爭多元的世代裡,更能明顯展露獨特的自我價值。

 

 

 常擁抱,勤運動,做一個有感覺的人 

 

想從小培養孩子的感知力,啟發覺察能力,可以從習慣擁抱,以及培養長期運動習慣開始。

 

 

「擁抱是一種感覺的傳遞。」王浩威指出,孩子成長過程被擁抱的經驗如果比較少,容易不安,身體常會處在一種戒備的情況下。「從小習慣擁抱的孩子,他的身體反而是比較輕鬆的。身體輕鬆了,感知,覺察的能力也會增加。不只是孩子,其實連大人也需要經常擁抱。」

 

此外,越來越多的觀察與研究顯示,長期保持多種運動習慣的人對於身體的協調,掌控能力較佳,遇見多元新事物願意去連結,感知,練習,在與人互動與交往的主動性與包容度也較明顯。

 

身處全球化,資訊化與知識化的時代,一旦擁有不怕失敗的自信,以及主動一再試的創造力,自然能將未知的挑戰,視為好玩的磨練。讓一個問題,不只對應一個答案,而是充滿各式可能。

 

 

 

王浩威,現任精神科醫師,財團法人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心靈工坊文化公司發行人。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任臺大醫院,和信治癌中心及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也是全方位作家。

 

 

 

【身體白皮書III】18~28歲律動生活5大能力

打開想像

打開身體 

打開自己

打開觀點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