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

快樂動身體,現在就開始!

洽詢課程

讀身體

焦點議題 / 雲門教室

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專注力

專注,是選擇與堅持,是對目標的擇定,貫徹,與全心一意的能力。

有沒有覺得,現在的孩子,聰明有餘,但專注不足?

會不會覺得,現代的環境與節奏,讓人撩亂,匆忙,難以定心,專注?

有沒有發現,當一個人專注時,不論大人小孩,都好美,好亮!

讓我們一起找回專注力,那不只是競爭力,也是好好生活的能力。

 

 

TIP1:讓孩子知道專注的力量

很多人小時候都玩過,在大太陽下用放大鏡聚焦,可以點燃紙張或乾草的遊戲。這就是「專注力量大」的展現!不妨從這裡入手,教孩子什麼是專注。

 

英國知名教育家赫伯特史賓塞(Herbert Spencer),就是這樣告訴家中的小史賓塞:「太陽光有熱量,鏡片把光集中在一點上,並長時間照射,因而把草點燃。」接著他說,「這個道理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人也可以,只要人把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在一件事上,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舉例,「比如,你想記住好朋友的生日,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腦子裡想幾遍,就行了。」小小孩,開始對專注有了「啟蒙」。

 

 

TIP2:讓孩子體會專注的快樂,然後建立習慣

因為小史賓塞喜歡觀察螞蟻,有次,史賓塞花了近1天的時間陪他,從查資料到製作卡片等,完整的搞清楚「螞蟻世界」,孩子既投入又快樂。

 

此後,他經常讓這孩子練習「一段時間只做1件事」。1本書沒有看完,不去看第二本,除非他決定放棄。1幅畫沒有畫完,不去畫別的。做1件事時,不想其他的事⋯⋯。

 

漸漸的,這孩子總能從專注的做1件事中找到樂趣,少了浮躁,養成了專注的習慣。史賓塞說,「當然,我也不去限制他對其他事物發生興趣,但總鼓勵他在一段時間做1件事情,或對1個東西感興趣,並把它徹底弄明白。」

 

他指出:「一旦形成了專注的習慣,孩子的心智潛能是非常巨大的。」

 

 

TIP3:從孩子的興趣開始,「誘導」他專注

《史賓塞的快樂教育》(新手父母出版)書中指出,專注是與孩子本能的好動,喜新厭舊相矛盾的,另一方面,專注又時常表現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上,因此,需要透過「誘導和重複」,來幫助孩子養成專注的習慣。

 

他的建議是,培養孩子專注,一開始應該選擇他感興趣的,而不是父母感興趣的事。這樣做,會容易得多。

 

閱讀有益於專注,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在偏遠學校推廣閱讀,國小導師楊淑娟在班上鼓勵閱讀,也都善用「誘導」,來勾起孩子的興趣。比如,先說故事的起頭,把懸疑的部份「保留」,讓孩子們「想知道更多,就去翻書囉」。

 

 

TIP4:不要手伸得比孩子還「長」

「媽媽的手永遠伸得比孩子還『長』!」在早療協會協助解決孩子心智發展狀況,羅文遠看過很多親子相處,如此傳神地形容現代媽媽往往過於呵護,快速的為孩子「解決」問題。

 

譬如,當孩子仍在慢慢的穿鞋子,做媽媽的,也許是疼孩子,也許是沒耐心等候,一個箭步上前,就蹲下來幫孩子穿好了鞋子。其實啊,媽媽您是剝奪了孩子「專心做好1件事」的機會。

 

「現在很常聽到人說孩子『好聰明』,『好精』,那當然,他們營養好,資訊足,形成記憶力好,知道的事情也多。」羅文遠指出,「但現在的孩子也不像以前,需要『費盡心力』去獲得什麼,或完成什麼。」

 

而後者,對專注力是很有影響的,那代表設定目標,專心一意的達成。如果總有人先幫他做好,或總是快速的滿足他,催促他,那他要如何學會專注呢。

 

 

TIP5:不要侷限在靜態的專注,「動」的學習效果更好 

專注,不只是腦袋的事,更是整個身體的事。不乏研究和學者指出,遊戲(或說運動),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在《見人見智》(天下文化出版)一書中,曾志朗就表示,「老師,家長應該以正確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遊戲,千萬不要以為他在浪費時間。」

 

洪蘭也指出,運動可增加大腦血流量,使神經細胞得到所需的氧與養分,運動同時活化大腦回饋系統,增加多巴胺系的活化,帶出正面的情緒。

 

因此「動」,不只是在動身體,也是在動「腦」,不論學習什麼,都有幫助。不要以為孩子坐在桌前「乖乖不動」就是專心,也應該讓孩子「專注」的動吧!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