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藏在生活裡

清晨,天色微亮,一位身材高瘦的男子穿上球鞋,開始跑步。不到5 分鐘,他已經到了淡水沙崙海岸。

他沿著海岸線的沙灘跑。因為海水剛上來過,沙灘很是扎實,不致凹陷。他一邊跑,一邊留意海水大浪,好輕巧閃過每一次浪潮。20 分鐘後,到了漁人碼頭,他開始折返跑。

現在,他看著來時的腳印,有些清晰,有些被大浪帶走了。觀察今天海的顏色,水位,好像又不同了。跑一跑,撿起貝殼,碎瓷,枯木。他笑了,都是好東西。

一週3 次的沙灘晨跑,他享受汗水,也接收新的生活訊息,好轉化成一次次新的創作能量。

他,是劉時棟。學院派出身,作品卻總是跳出窠臼,多變創新。他曾說:「學校老師給你一個框框,最後,你一定要破繭而出!」無怪乎看其創作,常讓人屏息,靜默,爾後開啓想像。

車子長腳的綺麗幻想

坐在臺北藝術大學的草坪,和劉時棟一起看著眼前的「帶祿獸」。他說,這是在2005 年的某一天,他坐上公車,路上塞車,動彈不得。於是,他突發奇想:「如果車子長了四隻腳,卻站在路上不走,會是什麼樣子?」

回去後,他以汽車作為創作媒材,在車燈上裝眼簾,車體彩繪外衣,用各種車體零件做成栩栩如生的四肢。於是,車子活起來了,像隻能帶來福祿的財獸。經過多年的巡迴展覽,如今,「帶祿獸」超乎現實地矗立草皮上,成為北藝大裡的奇幻景觀。

上山下海的玩創作

熱愛爬山的他,在大三時成立一個登山社,經常吆喝好友一同登百岳,他說:「登山時,我總是跟自己的身體對話,跟自己的生命經驗對話。」

因為對大自然的喜愛與尊敬,1997年,他和兩個朋友一起展開「找到源頭,才有搞頭」計畫。為了溯源淡水河,他們背上行囊,上山入溪。從淡水一路追溯到新竹大霸尖山,找到終年不乾枯的水池。

他們就地取材,撿拾廢棄物,做成象徵大地的母親「非常母」,禪意的放諸河面,隨波蕩漾,並用影像記實。回到城市後,他們更作出「非常母」的充氣藝術品,讓沉穩美麗的母親形象,漂浮在中興橋與關渡大橋的附近河面。這個前衛又幽默的作法,非常類似霍夫曼的黃色小鴨,但創作時間足足比霍夫曼更早了10 年。

孩子的加入,改變創作路

劉時棟早期的作品大而美,為了創作經常得上山下海,露宿他方。這10 年,隨著3 個孩子陸續誕生,享受人父的喜悅,他一手帶孩子,一手創作,催生出不少「居家創作」,作品也逐漸「從立體進入平面」。

熱衷生活的他,總在生活裡找元素。打開他的剪紙資料庫,數量非常龐大,包括各種花,鳥,眼,耳,唇……等細小剪紙。除了從書本,雜誌採擷而來,更不乏來自宣傳單,餅乾盒,糖果包裝紙,甚至是路邊廢棄的瓦楞紙。

脫離原本的商品性格,劉時棟藉由採集,拼貼,破壞,重新配置,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語彙。他的拼貼作品獨樹一幟,構圖平衡完美,瑰麗斑斕。但只要湊近細看,那鳥兒的眼,原來是人的眼睛,那蜘蛛,竟是一張人的臉……芫爾一笑的細節就跑出來了。

大自然就是我的好朋友

好奇藝術家如何營造親子生活?劉時棟說:「我喜歡帶孩子出門!」下雨天,汽車裡的霧氣重,他會先在玻璃上畫個圖,三個孩子一看到馬上跟著玩。不一會兒,全車的玻璃就畫滿了。

天氣好,帶孩子到草地上打球,玩累了,他會拿出一疊白紙,叫孩子去貼著樹,壓一壓,拍一拍,把樹木的紋路拓印下來。有時一段一段拓印,鋪在地上,就成為一棵拓印樹了。

說著說著,劉時棟撿起地上一片葉子,揉成一團,來回在紙上畫呀畫,綠色的線條就跑出來了。

或許就是這種崇尚自然的心境,劉時棟給人一種溫潤的質樸感。如同他的拼貼作品,總在山水花鳥的間隙中,流露出一股詩意。你不知不覺就跟著他一起呼吸,享受一種不急不徐的律動節奏。

文│夏凡玉 攝影│楊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