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出發,什麼都好玩

走進大提琴家張正傑的家,你猜,第一眼看到的會是什麼?大提琴,鋼琴,還是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喔喔,都不是。這個偌大的客廳,寬敞潔淨。但最讓人驚豔的,是一進門左手邊的整片落地窗,那裡是放餐桌的地方,也是張家最棒的視野。吃飯同時,給你藍天綠樹,擁有整座國父紀念館的悠閒恣意。

風景無價,餐桌上的菜餚更讓人垂涎。

做菜的人正是張正傑,「再怎麼忙我都做菜,」他說,每一場音樂會結束後,就把所有掌聲,快樂和興奮,像燕尾服一樣緩緩脫下,輕輕掛起,回到平常的自己。於是,洗菜,做飯,烹調一氣呵成。這是他喜歡的生活,日日營造的幸福派對。

所以,他很閒?喔,不,他的忙碌程度令人咋舌!除了在東吳,海大教書,一年還要開100 多場演奏會,有時候甚至是一天3 場,照3 餐來著。

他的演奏會,藝術性毋庸置疑。但形式,往往是創意連連,出奇搞怪。

最快樂的演奏會

民國100 年,腦袋轉得快的張正傑想:「有百元熱炒,有百元商店,為什麼不能有百元音樂會!」於是,「建國百年百元演奏會」一推出,20 分鐘內完售,平均每秒賣出2.4 張。放下古典樂的高貴身段,他創下兩廳院最快售票記錄。

做完這場演奏會,他心滿意足:「再100 年我們都不會活在這世上,何不好好玩一下!」

說到玩,就讓人想到孩子。可是每次看著音樂會的票卷上印著「110 公分以上才可以入場」,就讓這位「大提琴頑童」有點生氣:「為什麼孩子不能進來?」於是,這些年他年年舉辦「親子音樂會」,刻意把入口處做成矮門,讓小孩開開心心入場,大人卻得委委實實爬進來,「我們大人有時候得謙卑點嘛,」除了讓孩子有這般「尊榮」之外,每個孩子還有一瓶鮮奶,散場後再頒發證書,一一替小朋友簽名,「我就是想給孩子一輩子的回憶啊!」

如果說這樣為孩子設計的演奏會是創舉,那麼,自己找贊助商,完全免費的「輪椅族音樂會」更令人動容。張正傑說,這是他這輩子,唯一一場,還沒演出就已經掉淚的音樂會。

那天是在臺北中山堂,他拆掉所有座位,空出位子給180 個輪椅族。現場很熱鬧很歡愉,也很感人。平常輪椅族總是得抬頭看人,可是這天,他們的家人都沒有座位,是坐在地上仰頭看著他們。

當天的曲目從聖桑的《天鵝》,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莫札特《土耳其進行曲》到多首耳熟能詳的臺灣民謠,輪椅族們一起轉動輪椅跳舞,現場充滿了笑容,一位熟年輪椅族感動的說:「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跳舞!」

「你知道嗎?兩廳院只有4 個輪椅席,這不是很欺負人嗎!」張正傑這麼說的時候,我真的熱淚盈眶。他的大提琴演奏,不是只想滿足自己,是從人的角度出發,要讓人有知有感,終身難忘。

給我一小時,我不會空白

因為父親是國小老師,張正傑的童年「必須很乖」,導致長大後「非常渴望玩」。

創意無限的他,曾跑到屏東高樹鄉的保種中心舉辦「熱帶植物音樂會」,他在花房裡奏樂,讓人,音樂,植物,三者合一,重返自然。他也曾在音樂會中「PK 機器人」,因為「誰不喜歡機器人呢?」他讓機器人跳巴哈,跳康康舞,讓小朋友發現,原來古典樂並不是艱澀難懂的音符。

「源源不絕的點子到底是怎麼蹦出來的?」張正傑說:「我每天花30 分鐘去健身房跑步,每天只有這時候,我不去思考,就只是一邊跑,一邊看著電視。跑完了,洗個澡,我就覺得放鬆了,也充好電了!」

他的家裡沒有電視機,因為他明白,要深入掌握自己著迷的事物,第一步就是關掉電視。如同林懷民老師曾說:「當視線離開螢幕,才能看到『人』,把視野拉大。」

如今,他不以「藝術工作者」自居,而定位自己是「藝術創作者」。因為他思考,他創造,「給我一小時,我不會空白!」說話的同時,感受到他對自己的肯定和無比的自信。

「曾經有人說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20 歲!哈哈!」他笑得燦爛,感受到他是真心喜歡自己的樣子,這就是張正傑。

文│夏凡玉 攝影│楊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