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原來是有故事的

這兩年,臺灣開始流行起「大人的著色本」,許多大人在忙碌工作,家務之餘,紛紛拿起畫筆,細細為各種花卉,蟲鳥或幾何圖案上色,於是,著色筆也成為另一種暢銷產品。小朋友們常用的24色,36色沒辦法滿足大人們對於色彩的想像與需求,也因此,讓人發現,原來顏色可以有這麼多種!

由於跨國網路購物的興起,許多人注意到,在日本的購物網站上竟然有種高達500色的彩色筆,而它的販售方式很有趣,下訂單後,逐月寄來25色,必須要花上將近二年的時間,才能蒐集到這500支色筆。

而每月寄來的25色,是有系統,有分類的。例如,這個月寄來的全是黃色,各種看來差異細微但絕對不同的黃色:鵝黃,土黃,檸檬黃,雞蛋黃,米黃……再下來這個月,可能全是綠:墨綠,橄欖綠,嫩綠,葱綠,碧綠。

蒐集齊全後一字排開,常令人驚嘆,原來,顏色有這麼多種!不過,其實顏色並不只500種,在日本的PIGMENT畫室裡,蒐集了4200種日本傳統常用的顏色。美學大師蔣勳老師也在演講時說過,單單白色就有400種,印刷跟美術設計常用的色票上可以看到有0度到400度的白!

光和顏色的祕密

為什麼顏色有這麼多種?答案是因為光。沒有光,就有顏色,而有趣的是,其實我們看見的「顏色」,反而是這個物體「不要的」。例如綠葉,並不是因為葉子本身是綠,而是因為它不吸收綠光,讓綠光反射出來。而白色衣服也不是白色,而是它讓紅光,藍光,綠光反射出來,當眼睛接受之後,大腦就會解讀成白色。而黑色則是因為物體把這些光都吸收進去了,在我們的眼中看來,就變成了黑色。

這個關於光和顏色的祕密,是由十七世紀的大科學牛頓所發現,他把陽光從一個狹小的縫隙中引進暗室裡,再讓光穿過三稜鏡,沒想到,竟然出現了彩虹般的光帶。於是,他把這些光帶稱為「光譜」。更有趣的是,在他心中,色彩跟音樂是有關係的,所以他按照音樂的7個音階Do Re Mi Fa So La Si,將光譜分成7種色光,就是大家熟悉的紅橙黃綠藍靛紫。再依照光的波長細微變動,或加或減,層層疊疊成各種繽紛多樣的色彩。

更有趣的是,顏色不只映射在眼睛,大腦,同時也存在每個人的心理。例如,看起來暗濁的黑灰色,讓人有不舒服或害怕的感覺。一看到草綠、淺棕等大地色系,則會有穩定,舒服的感受。不過,對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來說,就算是完全相同的顏色,可能會產生很不一樣的意義。

新娘穿白紗 媽媽穿大紅禮服

一位設計研究所的研究生王強強,做了一份「色彩在文化中的象徵意義」研究,發現相同顏色對於美國跟臺灣的大學生有不一樣的聯想與意義。例如白色對臺灣人來說,有奶,兔子,好人和乾淨的感覺。在美國人心中,則有醫院,珍珠,處女及神聖的感覺。臺灣人心中的黑色,代表著髮,夜晚,孤獨和壞人,美國人則有黑人,可怕,高貴及魔鬼的感覺。

農曆年期間,很多華人喜歡穿紅色衣服,拿紅包,因為紅色代表好運。不過在美國人心裡,紅色卻意味著戰爭,血跟惡魔,不是什麼好兆頭。因此,在美國人的婚禮上新娘穿白紗禮服,而傳統華人婚禮則要新娘穿上大紅色的禮服,甚至連雙方家人的衣服都要越紅越鮮豔越是吉利。

因為臺灣接收了很多不同地區的習俗,再加上全球化影響,現在臺灣的婚禮常常是新娘伴娘穿著西式白紗禮服,新娘的媽媽跟婆婆則身穿大紫大紅鑲金或綴滿蕾絲刺繡的禮服。場地布置常用象徵高雅聖潔的純白百合,但卻又準備大朵紅花綠葉讓來賓別在衣襟上,形成中西文化混搭融合的有趣現象。

從色彩看到不同文化

所以,反過來說,如果用心觀察,從一個民族,國家或社會慣常使用的顏色,也能夠看出更多藏在顏色背後的故事。

在高科技公司擔任財務的陳梓琦,大學畢業後一年就被公司外派到莫斯科,4年多後,轉調到荷蘭著名的科技城市恩荷芬。從一個在臺南長大道地的臺灣人眼中看來,這兩個城市儘管同在歐洲,但顏色的使用卻有極大差別。

以莫斯科來說,第一眼看到的是繽紛大膽的色彩,但卻像是蒙上一層灰,格外有種沉重,建築是這樣,城市的感覺也是,在寒冬的凜冽低溫中,這種感覺更為明顯。

還有服裝,俄羅斯人也表現大膽,陳梓琦形容:「沒什麼不敢穿。」但顏色通常也是外國人不太敢嘗試的,似乎有種「色不驚人死不休」的企圖。這種企圖在家中擺設的選擇也可以看出來,以大紅色花紋最受歡迎,不然金色所傳達的豪華奢侈意象,也相當受歡迎。

調到荷蘭之後,陳梓琦感受到整體色調為之一變,儘管同樣多彩多姿,但亮度鮮明,「像是在大自然中,藍天白雲下襯出的顏色,」她形容,相較莫斯科,荷蘭的用色更加平和自然,城市裡的整體顏色,以和諧實用為主,沒有莫斯科街頭常見的額外裝飾。

穿著方面,熱愛運動、身高為全球最高的荷蘭人偏向舒服自然,但仍相當有時尚感和自己的風格。特別重視家裡的擺設,不會刻意豪華,用色偏向大地色系,簡單明亮,或許這跟荷蘭人喜歡長時間待在家裡有關。他們也花很多時間整理自己的花園,生活相當貼近大自然。

陳梓琦的觀察是,這兩地不同的顏色偏好,正好呼應了他們的個性。俄羅斯人比較情緒化、強悍直接,而荷蘭人個性很穩定理性,工作時就事論事,針對問題討論。一位外派恩荷芬十多年的臺灣籍主管也說,他在荷蘭待了這麼久,還沒聽過荷蘭人因為不同意見大聲爭論。

在藝術心理學研究領域中,的確發現顏色的喜好,某種程度傳達出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從一個族群普遍使用的顏色,則說出了關於這群人的歷史,心理和他們自己可能都沒有察覺的潛意識。像近幾年被視為客家文化意象代表的花布,除了傳達客家人勤儉惜物的特質,也是經過漫長政經環境演變後,臺灣在地文化重新被珍視的象徵。

你呢?喜歡哪些顏色?你的家中擺設主要用哪些顏色?仔細想想,裡面可能也有你從沒有發現過的故事喔!


顏色也有表情,你感受到了嗎?

顏色有溫度,有表情,甚至牽涉到競爭力,而且無處不在。

顏色會讓人有「冷」「暖」的感覺,這當然不是真實的溫度,而是當我們看到某種顏色時,會產生的心理感受。像紅,橘紅,桃紅會讓人有溫度較高的感覺,稱為暖色系。藍,綠,藍紫則是冷色系,溫度感較低。而溫度感則會對人的情緒產生直接影響,蔣勳老師說過,在暖色系房子待久,情緒會興奮。如果在冷色系房子待久,情緒會比較冷靜。

除了溫度上的不同感覺,顏色其實還有「表情」。例如,輕重,前後,遠近,大小……等。例如暖色偏重,冷色偏輕。暖色有膨脹感,冷色則有緊縮的視覺效果。若想讓自己看起來瘦一點,精實一些,最好避免全身穿著暖色系。還有,暖色有前進感,冷色有後退感,因此,如果想讓狹窄的空間看起來變得寬敞,應該使用明亮的冷調。

有紅花黃花 為什麼沒有灰花?

怎麼巧妙用色,大自然是無師自通的專家!大家一定發現到,花有很大的比例是紅色與黃色。蔣勳老師說,因為紅色是高彩度,黃色是高明度。在昆蟲視網膜不發達的狀況下,這兩種色彩是最容易被看到的,被看到了,才能吸引昆蟲來採蜜,傳播花粉,有利於繁衍後代。「這就是競爭力,」蔣老師說,有沒有灰色的花?大概有,但已經被自然淘汰了,因為等不到昆蟲為它傳播花粉。

因此,顏色跟競爭力有關,無論在最起初的自然世界,或者在現代的行銷與設計業中,都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像在科技或汽車產業,一般不使用太多的色彩,白與黑,兩種中性色調較為常見,原因是看起來穩重且能兼具速度感。

同樣是白色 有的高貴有的平實

但由於白非常複雜,只有一點點微調,甚至可以影響產品的價位。冷色的白比較高貴,有點高不可攀的感覺,價格就可以調高,如果偏暖色系的米白,看起來較為平民化,價格也會較平實。

另外,大家應該也注意到,動輒上千萬元的跑車,不僅售價高貴,外型誇張,還常常使用相當亮眼的正紅,亮黃或寶藍色。這種對於視網膜的強烈刺激,正是為了表達它們與眾不同的競爭力及速度感。

水墨畫的美 就在用色單純

不過,一定要用這種「吸睛」的顏色才會有競爭力嗎?那也不一定。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炊煙裊裊昇起 隔江千萬里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妳伏筆」

《青花瓷》這段歌詞在華人世界中非常知名,出自作詞人方文山之手,巧妙的將宋代的青花瓷寫入現代流行歌曲中。仔細看歌詞,裡面提到的顏色意象,沒有亮眼的紅黃藍等鮮亮彩色,只有青色,墨色等傳統中國水墨畫,青花瓷中常見的淡雅用色。

儘管不像西方世界流行的配色原則,但是1000年前,宋代水墨畫所發展出來的用色傳統與其影響,卻是一個不遜色於紅與黃的視覺體系。

蔣勳老師分析,早在宋代就知道光是墨色和白色裡,就藏著無窮的變化層次,因此宋代發展出來的水墨畫,至今仍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代表,歷久不衰。

藍與白 交會青花瓷的美

至於從唐代開始出現,明朝集其大成的青花瓷,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藝術作品。青花瓷只有藍與白色兩種,光是從這兩種顏色就能看出,當時中國和西亞的來往密切,以及當時人們生活的種種故事。

在蔣勳老師講《紅樓夢》時,也常分享賈府對於用色「講究」的故事。他說,由於賈家長期以來擔任「江寧織造」,用現代話來說,是清朝全國最大的紡織業中心,所以《紅樓夢》裡面對於當時服裝、色彩的敘述,「簡直驚人!」。

紅配黑 葱綠配嫩黃

他舉一個書中很小的例子,巧妙點出賈府上下對於顏色的講究,也帶出了中國傳統配色的原則。薛寶釵的丫環鶯兒,有雙巧手,在賈寶玉被爸爸打爛屁股,養傷沒事做時,請鶯兒幫忙打絡子,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中國結」。雖然鶯兒只是個不識字的小丫頭,但她說:汗巾子如果是大紅,就要用黑色去「壓」。若是鵝黃則要配一點蔥花綠,看起來嬌嫩。

後來講到寶玉身上那塊玉,玉的顏色不好配,鶯兒說,要用金線穿黑色珠子去壓玉色。蔣老師說,色彩跟光線和質感有關,從中國這部最受歡迎的小說中看到了,正因為生活中講究服裝,所以在小說裡才能看到這種活靈活現的記載,也留下中國色彩學在生活中的影響痕跡。

粉紅色與卡通圖案的童年回憶

文化,生活環境,對於顏色的使用跟認知有細緻且深入的影響。在《紅樓夢》成書的時代,談到粉紅色,絕不會有人聯想到Hello Kitty,但現在幾乎小朋友們都會將這二者劃上等號,並且在心中湧上一股:「好可愛!」的感覺;這兩年迪士尼卡通《冰雪奇緣》讓「Let it go」成為每位小女孩都會的英文片語,同時也讓水藍色禮服取代傳統的粉紅,粉紫色,讓許多女孩們都以當「艾莎公主」為第一志願。

不過,無論是小女孩或小男孩,當他們進入小學,中學後,對於顏色的喜好會開始改變,當粉嫩色系,卡通圖畫成為「童年記憶」時,正意味著他們已經長大了!


沒有身體的動物園-孩子的身體,不該這樣成長!

那家庭園親子餐廳,標榜的是它的可愛迷你動物園。特別到了假日人潮洶湧,許多家長們帶著孩子,衝著這些動物們而來。

入了園,是個美麗的人工小水塘,迎接大家的是一隻體型巨大的河馬,悶在水裡露出半張表情荒唐的臉,一步步緩慢的移動。過了許久許久,河馬才上岸,卻連路也不走,又在原地沉重的坐下來。

透明玻璃屋裡有隻獅子,像洩了氣似的大布偶,癱在地上一動也不動。看了半晌,獅子既沒睡覺,也不動,更別說起來走路。

拐個彎,剎時出現一隻暴走的孔雀,飛撲著想攀上樹,一點也沒有孔雀慣常轉動頭走路,優雅抬起頸項的姿態。然後模樣滑稽的羊駝出現在柵欄邊等待餵食,一隻隻全剃了半身毛,像是安第斯山脈來的怪訪客。

可愛迷你動物園讓人看的有些慨嘆。因為,所有的動物都沒有「身體」,只剩下形象,牠們既不走路,更別說奔跑了。孩子們所看到的動物,精神沒有活力,身體沒有氣力,理所當然被框在一個四四方方的格子裡。

看著眼前這些孩子,忙著買牧草,紅蘿蔔去餵食,非常高興滿足。多數孩子平日的生活,也是被框在一個個四方的格子裡,電腦,電視,手機螢幕……

不!孩子的身體,不該這樣成長!他們的活力,來自於奔跑。他們的生命力,來自於玩耍。

我們可不可以給孩子更大的成長空間,讓他們盡情的去奔馳,跳躍,翻滾,就像把大草原還給獅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