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與創造並存,無法抗拒的積木世界?

文/雲門教室 執行長 温慧玟

聊起來,幾乎每個人都玩過積木。換句話說,原來積木玩具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神祕的,安靜的,悄悄滲透進玩樂時光。於是,不禁想問:積木是從何而來?

1837年,距今將近150年前,當時55歲的德國教育家弗里德里希.福祿貝爾(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öbel),身為現代學齡前教育鼻祖的他,創辦了世界第一所幼兒園,更擅用建築學與數學領域的專長,以圓柱體,立方體和球體為基礎,設計了6套給幼兒玩的玩具。最早的積木,已經一百多歲了。

仔細回想,每個人在玩積木的時候,幾乎都是安靜無聲的,甚至因為專注投入,暫時忘了呼吸,眼睛眨也不眨。

怎麼回事?大人小孩都安靜了下來!

對孩子來說,這時的安靜,是對眼前動手做,動腦想的事物感興趣。大人的安靜,反倒是在追求一種心理狀態的平衡。安靜,是願意獨處,或渴望喘息與留白,更多人是在安靜的片刻裡進行觀察與思考,而不是什麼都沒做。

就像玩積木時的渾然忘我,手裡拿著各種形狀,眼裡看著各式顏色,腦中想著各方角度與空間組合。最吸引人的就是在建構與重組的過程,讓想法具體化呈現。當下,自己就是一位充滿研究精神,創意飽滿的創作者。

親子教養作家蔡穎卿曾說:「如果在孩子小時候就不允許他們創作,長大後,才用各種各樣的學習,來引發所謂的創作力,似乎是繞遠路的做法。」

安靜與創造,是與生俱來就住在身體裡的能力。它們在幼兒時期,總能直覺的合作無間,大鳴大放。卻在長大成人後,像風吹沙一樣,一絲一毫,細細流失。

特別在零碎訊息充斥的年代,練習安靜,學會穩定,自然能梳理大腦中的奇思妙想。生活也能像玩積木一般,有意識的建構或重組,讓創造力在一次次的推翻顛覆中刺激與累積。

創造力,無時無刻在發生,更不是藝術家的特權。

所有平凡生活,都有機會跨界重組。只要願意,隨時都能加入這場充滿吸引力的新時代運動。

把握冬日靜好,穿越安靜,發現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