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

健康 快樂 成長

洽詢課程

讀身體

焦點議題 / 雲門教室

AI來了!正是更新探索力與感知力的好時機


已故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曾說:「AI可能是我們文明歷史上最偉大,或是最糟糕的事件。」隨著AI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工作能被機器取代,所有人都在問:「未來工作在哪裡(是什麼)?」全世界都在尋找「未來(明日)教育」的成功模式。

 

 讓孩子成為知識的創造者 

 

國際能力評比的資優班芬蘭,2017年全新課綱上路,正式打破學科界限,培養跨界能力。芬蘭並不是單一個例,這也是全世界的教育趨勢:打破固定與時數主題教學,變成學科融合,學習時間自主的自主性學習,不再以分數評價,而以學習成果來評量學生,為了替孩子更好的準備未來。

 

 

海量知識與大數據時代,學生不該只是教育的被動消費者,更是知識的創造者,透過互動教學技術的進步,連結真實世界,感受並探索知識,研究問題並解決,最後產生自我獨特見解。MIT程式之父米契爾.瑞斯尼克主張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幼兒園的4P學習法:一起追隨熱情Passion,玩轉專案Projects,和同伴Peers一起開心玩Play。

 

 掌控科技,成為更好的人 

 

「AI在許多分析型的工作已經明確的擊敗我們……但是,工作能力並不是我們之所以成為人的原因。身為人類的獨特之處,是因為我們有愛的能力。」三十多年來致力研究AI的創新工廠創始人李開復,在2017年臺大畢業生演說中,指出人工智慧的弱勢:AI 無法愛與感受,它也無法感性自由的創造與創新。

 

 

換句話說,想讓孩子能夠在未來職場上跟人工智慧比拚,最好的機會,就是培養他「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停止背誦「快速到期」的知識,不再用考試成績來評量孩子,而是跟隨孩子的天賦,讓他自由探索與感受,探索的起點,是跟更多的人,事,物建立「連繫」(connection ),與他(她,它,牠)建立關係(relationship)。

 

為了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得先經歷「相互了解」的過程,激發「好奇心」,鼓勵人離開原點進入未知(人的潛能和可能性總在未知的領域),不依循既有公式,勇敢挖掘不同面向。同時把AI當成最好用的魔法棒,在發揮探索力與感知力的同時,運用它的力量來讓自己的學習,讓生活或工作更加有效率。

 

充滿好奇,主動探索的人,才能靈活與AI並進,預見未來需求,跨越知識疆域,創造全新技術與服務,甚至是價值觀,在工業4.0,5.0,6.0與時俱進的世代,擁有適應力與競爭力。

 

 

 

 2018年《夏動》刊物 

慢慢玩!揮舞感知探測器

主題企劃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