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

動夠了,就能靜

洽詢課程

讀身體

專家觀點 / 雲門教室

活化大腦運動皮質,不難——專訪腦神經科學博士王永順

專訪 王永順

陽明大學腦神經科學博士

圓滿身心學 身心覺察技法引導師

優人神鼓教學總監

 

 

採訪這天,王永順老師走了進來,身著中式服裝,儘管一身素樸,仍是走路有風。不難想像,他從10歲進入復興劇校,一路皆是舞台上的要角。就讀臺北體育學院時,曾得到全國大專盃武術錦標賽內家拳冠軍,爾後更入選「太陽馬戲團」團員,何等意氣風發。

 

歷經生命的轉折,如今的王永順,已成為腦神經專家。為什麼會進入神經科學領域?王永順回憶,「在我大四那年,有一次突然不能呼吸,瞬間昏倒!坐上救護車後,感覺自己彷彿靈魂出竅,後來醫師告訴我,這叫做『自律神經失調』!」

 

那次的經驗,讓王永順對大腦產生了興趣,也讓他從武術轉而研究運動生理,甚至更進一步進入神經科學領域。

 

感覺生活,就能提高執行力 

對於生活,對於玩,王永順有一套科學觀點,「動身體,或是動手做,對大腦而言都非常重要,這可以活化大腦運動皮質,提升感受力與執行力。」

 

 

王永順強調,「感受」兩字一下子就說完,事實上,大腦對於「感受」2字的處理,卻是非常複雜,像是「我覺得這個很像……」這樣耳熟能詳的生活對話,皆是從生活中的色,聲,香,味,觸,傳遞到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最後上傳到大腦。大腦的設計,有著特定的皮質神經區塊,能將不同感官的訊息進行接收與編碼轉譯,形成剛剛談到的「我覺得這個很像什麼」。

 

所以,大腦對感受具有經驗性與記憶性,提供我們對特定經驗加以提取與分析,這就像是「望梅止渴」「舊地重遊」,都是一種感受的表徵。

 

 

王永順以雲門教室的親子課程為例,「在課堂上,老師經常會用各種生活中的事物來引導孩子,讓孩子產生多一點感受,此時,孩子大腦中的知覺感覺系統與運動感覺系統會彼此運作,當孩子專注在感知上時,大腦就同時啟動了動作感覺系統。」他形容親子課程就是引導孩子想像,感受,進而開展身體,「在腦神經科學上,這是一脈相連的,提升感受力的同時,也強化了身體的執行力。」

 

先感受,再創造

「有了感受力,才有可能開啟創造力!」王永順強調,孩子的大腦是有生命力的,就像春天草木盛開,生氣蓬勃,大人不應該揠苗助長,或是強迫孩子去學習特定事物,而是應該去刺激孩子的學習動機,讓他們的大腦能自由思考,開展創意,「不需要特別強去強調健全發展,而是應該提供給多元的感官學習,提供孩子動手實作的經驗與友善的學習環境。」

 

 

除此之外,王永順指出:「擁抱,也非常重要!」根據科學研究報告,親子時常做擁抱接觸,不僅能讓孩子的情緒更穩定,大腦也會分泌出具有愉悅且專注感的化學物質,「愉悅與專注,絕對是創造力的好幫手。」

 

「感受生活,才有可能開啟無窮的創意!」王永順提醒,別忘了「同理心」,只有瞭解別人的需求,才能產生改變世界的創意,引發一連串美好的漣漪!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