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

健康 快樂 成長

洽詢課程

看故事

成長故事 /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福委會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停下轉個不停的腦子 讓身體動起來」

企業團隊律動課程

在文化出版企業工作,同事們常有機會看雲門,採訪雲門,也出過幾本關於雲門舞集與林懷民老師的書,很多人都對雲門的一切知之甚詳。 每當雲門公演時,常會在捷運站遇見匆匆忙忙下班的同事,大家都是要趕著看舞去。

 

所以,當寄信通知所有同事們,雲門教室推出「企業團隊律動課程」時,回信幾乎如雪片一般飛進信箱來, 15個名額瞬間秒殺,之後還不斷有同事來信問:「可以後補嗎?」「以後會不會再開課?」

 

不過,雖然報名踴躍,但其實私下還是有些同事擔心自己的體力不行,筋骨太硬,各種疑難雜症相當不少:

 

「會要劈腿嗎?我絕對做不到啊!」

「會不會很激烈,上完課之後要請假回家休息?」

「雲門的課就是那種one more two more的有氧舞蹈嗎?」

「是要學跳像九歌,狂草那樣的舞嗎?」

 

停下轉個不停的腦子 讓身體動起來

就這樣,帶著各種天馬行空,五花八門的問題,上課當天,一群人來到雲門教室台北其中一家分館。 一進門,看到牆上可愛的各種布卡蛙圖案,讓原本有些忐忑的心情略微安定,脫下鞋子,換好衣服,正式開始我們的雲門初體驗。

 

這次報名體驗課的同事們,來自各個不同部門,有記者,編輯,美術設計,行銷企畫,廣告AE……等,其中有剛進公司的新人,也有部門主管。 站在教室大鏡子前,看著身邊有點面熟卻叫不出名字的同事,大家似乎有點手足無措,有些尷尬, 還好,老師帶著大家開始暖身,身體一動,果然心也跟著開了!

 

平常工作以動腦為主的同事們,腦袋像陀螺一樣動個不停,但並不常有動身體的機會,企業團隊律動課程算是難得的「反其道而行」。 跟著老師深深呼吸,緩緩轉動脖子,打開雙手,感覺全身都跟著柔軟起來。長期敲鍵盤,按滑鼠,逐漸冰冷的指尖,也開始感受到身體傳過來的溫暖。

 

為什麼?我的身體跟我不熟!

穿著輕便的服裝,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和同事,原本緊張肌肉和表情都慢慢放鬆,身體,四肢也輕盈起來。課程的確不是大家原先想像,跟著老師「one more two more」。 然而,雖然不會氣喘如牛,但對於平常習慣用文字表達,理性思考的同事們來說,卻仍是超乎想像的挑戰。

 

一個挑戰來自於,才開始熱身,就發現自己跟身體竟然這麼不熟。

 

大家坐在地板上,老師說背往下彎,貼近大腿。看似簡單的動作,一位同事形容:「我明明已經很盡力了,為什麼背跟大腿的距離還是好遠?」 轉頭看鏡子,看見自己的背果然僵在半空中,「怎麼會這麼硬呢?我的背是不是壞掉了啊?」

 

想想看,還有沒有別的可能性?

不過,因為每個人身體的柔軟度有差異,平時的運動習慣也不一樣, 所以在課程中,老師並沒有要求大家必須達到什麼標準,當然更不必劈腿,拉筋,反倒像是隨著老師的引導,展開一次探索自我的旅程。

 

「試試看,除了用腳走路之外,還能怎麼走?」老師拋出問題,同事們瞬間出現不同反應: 有人呆住,因為不曉得是什麼意思?也有人因為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形容自己「像是忽然變成一二三木頭人」。

 

還有人一直偷看別人的動作,既擔心自己跟別人做出相同的動作,又怕自己的動作太奇怪,「老師會不會說這樣不行?」 在來回的擔心中,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害怕別人的眼光,更怕犯錯,「沒有回答出正確的答案,」一位同事恍然大悟:「原來我還停留在標準答案的迷思裡!」

 

屏氣凝神 維持身體平衡不容易

頭腦想不通的、心理不明白的,有時候,身體反而提供最簡潔的答案。

 

下一個問題是:「你可以用身體的任何兩個點著地,撐住自己嗎?」 雙腳是二點,一手一腳也是二點,「還有其他可能嗎?」老師才說完問題,教室裡已是一陣「手」忙「腳」亂:

 

有人嘗試用兩手撐地,難度太高,趕快再想別的辦法。有人忽然想到,腳不只有腳底,還有膝蓋可以幫忙。 原來一手加頭也算二點,而且看起來撐得住。既然膝蓋可以,那手肘說不定也可以試試……

 

有人屏氣凝神顧姿態,有人連聲尖叫還摔跤,好不容易才用二點穩穩撐住自己,老師說了:「那你可以試試用這二點來移動嗎?」

 

「什麼?!不可能吧,我做不到~」雖然哀號聲不斷,但大家還是努力用自己剛才選擇的支點來移動身體,當然,又是一陣此起彼落的尖叫與笑聲。

 

一個人不難,如果兩個人合作呢?

找到了自己的平衡與重心之後,再度面臨新挑戰:「請找一位同伴,用四點支撐住你們的身體。」 十幾位同事們瞬間一哄而散,有人找熟悉的同事,有人跟離自己最近的同事一組,大家發揮平日使命必達的工作習慣,很快分好組,開始構思各種可能的動作。

 

一個人不難,兩個人的組合呢?因為剛才的經驗,大家越來越了解自己能夠做到或不能做到哪些動作,所以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就組合好「雙人四點」。 更厲害的是,在做組合時,有人就猜想老師可能接下來會請大家用四點移動,所以有不少組還一邊移動一邊得意說:「我們就知道,老早就想好了!」

 

用簡單元素 舞出自己的美麗

「蛤蜊!」「抽屉!」兩位同事搶先答題,大家楞住1秒,接著笑得前俯後仰:「身體啦,你身上哪裡有抽屉?」 原本不太熟的同事,經過前面的互動和合作後,陌生的距離瞬間縮短,已經可以互相調侃取笑。

 

其實,「開」與「關」是舞蹈裡相當重要的元素,老師一邊說一邊示範用手關上,打開,帶動上半身。 或者是整個身體縮起,再站起來全部打開。不同的身體部位,不同的高低,不同的速度,竟然就組合出舞蹈的樣子來,看得大家眼睛都發亮了!

 

而且,到這個時候同事們開始明白,身體是自己的,也是獨特的,不需要學習老師的動作, 只要掌握一些簡單要領,每個人都能夠舞動出獨有的美麗。原來,這堂課不是要教我們學別人,而是要找回自己的樣子!

 

接下來,輪到同事們練習如何用身體表現出「開」與「關」的感覺,剛開始當然免不了偷瞄同事的動作,但慢慢的,掌握住自己身體的節奏與力度之後,開始出現一些「渾然天成」的動作。

 

「上課的感覺很奇妙,像是在探索自我,從來沒想過,身體有這麼多可能性!」一位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同事很訝異,動身體可以如此有趣,有創意。

 

創作首部曲:當蒲公英遇到瑞士捲

課程的最後,老師把同事們分成兩組,題目是以「開」與「關」的動作,編出一小段舞蹈。 此時,不再有尖叫或哀號聲了,同事們圍在一起,開始熱烈討論。雖然來自不同部門,也不是舞蹈專業,不過看起來也算是有模有樣。

 

第一組在16個小節的舞蹈中,有分段的獨舞,也有走位的變化,最後結束在放開手,各自分散角落的動作。

 

「咦,跳完了嗎?」另一組同事忍不住小小取笑。「哎喲,我們是蒲公英啊,當然要四處散開嘛!」第一組同學理直氣擊的回答。

 

第二組表現的方式跟第一組不同,手拉著手的時間相當長,但運用時間差,高低與開關展現流動感,結束方式則是所有人牽著手「捲」在一起。

 

「這是瑞士捲嗎?」第一組同事也不忘品頭論足。「對啊,我們是巧克力口味的。」

 

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不同的組合,不同的概念,大家對自己的首支創作都充滿自信。上完一整堂課,沒有原先以為的氣喘噓噓,疲累不堪,反倒覺得身體舒展,思緒清朗,而且充滿元氣。 但這還不是真正的結束,最後,老師還教大家拍打,按摩,慢慢的,再把能量收聚回身上,才算完成第一次的身體課。

 

回到辦公室,參與課程的同事們儼然成為「雲門教室顧問」,不時要回答這些問題:

 

「不用劈腿啊,每個人的身體能力不一樣。」

「不是那種有氧舞蹈啦,跟你們想的不一樣!」

「上完課很舒服,雖然身體有點累,可是晚上睡得非常好。」

「不是跳雲門的舞吔,但我們自己會編舞!」

 

的確,雲門教室的體驗課,跟我們想的不一樣!上過這堂課,許多同事真正學會的是從不同角度了解自己,也看見不同的自己。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