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雲門教室,你會感覺每一個人自己都有很鮮明的色彩,好像會發光,但這麼多顏色組合在一起,卻讓人覺得舒服,自在,快樂。」因為在這裡,讓她感覺:不一樣,也很棒。
專訪 廖幸薇,18歲,生活律動14年
從幼兒園就開始接觸「生活律動」,直到如今已是大學青春少女,廖幸薇在舞動的歲月裡,嘗試聆聽內心的聲音,感受舞動肢體時的自由,更欣然看見自己成為想像中的自己。
跳舞超過14年,當年那個由爸媽緊緊牽著小手來上課的羞澀小女孩,現在是師範大學1年級的新鮮人,笑起來眉眼彎彎,與人對談時有條不紊,自信從容。
幸薇分享:「雲門教室是一個讓我覺得很安心的地方,可以大膽用身體去碰觸世界,和別人溝通,每次上課我都覺得好開心。」在雲門老師的引導下和同儕互動,幸薇努力做自己想像中的自己。
生長在寬容,自由的溫暖家庭,幸薇的爸媽是非典型的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也支持孩子適性發展。幸薇的爸爸曾說:「從小,我們就讓她去嘗試不同的課程,鋼琴,美術,舞蹈等,最後是她自己覺得自己『需要也想要』繼續留在雲門。」
支持著幸薇多年來風雨無阻的持續上課,很大的原因是:「在雲門,你可以很誠實的面對自己。」幸薇笑說:「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聲音告訴你,你在什麼位置,你扮演什麼角色,你該怎麼表現,其實這些聲音往往會讓人很迷惘。可是在雲門教室,我們有很多的機會可以練習,反思。」
在雲門教室的學習,不只是學會動作,練習舞蹈,「老師只是提出一個概念,讓我們用自己的感受去表達,發揮身體的想像與創意。」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可以盡情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和生活,也能試著把感知與觀察表達在每一個動作,每一次的節拍,讓孩子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2018年,為了參加澳洲的daCi(Dance and the Child International國際舞蹈與兒童聯盟年會),幸薇和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回想自己成長過程,把印象很深刻的一段故事,一個畫面,轉換成幾個八拍的動作,透過舞蹈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
她笑說:「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模樣,在排練過程中,會感受到彼此的力量。」過去,幸薇也曾經會擔心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總是希望和諧的融入群體。
談起跳舞對幸薇的意義,就好像是一種抒發的管道,她說:「很多時候,我比較不習慣去表達自己的情緒,說不出來,可能就一直藏在我內心深處。」這些情緒的累積就好像在吹氣球一樣,隨時都有可能爆炸,「可是我覺得在雲門跳舞的感覺,讓我真的可以把氣球握得很緊的那隻手,徹底的放開,很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