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

快樂動身體,現在就開始!

洽詢課程

讀身體

律動天地 / 雲門教室

家人有時候會叫孩子「跳支舞來看看」,「生活律動」可以表演嗎?

Q:孩子上「生活律動」課,回家是否需要練習?家長應做哪些配合?

A:孩子最愛沒有家庭作業的「生活律動」課,但家長有功課!

在雲門教室上課10年的士芳說:「在很多的考試壓力下,我們甚至常常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不懂讀書的意義何在,雲門是讓我們放鬆並且真正做些自己選擇的事。縱使讀書並不容易,但我們會全力以赴!就如同從小在雲門學到的,堅持,提氣,呼吸,行雲流水。我喜歡在雲門的日子,可以找到自我,可以認識自己的身體,並且懂得控制和讓她更美。」

 

打開身體,用心玩,是「生活律動」給孩子的唯一功課。無形的作業,期盼能帶給孩子有形的人生資產。每一期別,每一單元,皆依照孩子身心發展,給予適當探索元素,無論是高低,快慢,動靜,人際關係,孩子都能在快樂的肢體開展過程,動出一番道理。

 

雲門教室特別量身訂做的《親子遊戲書》與《律動手記》是孩子的「身體成長日記」,也是老師,孩子,家長三方的紙上交流園地。請別錯過每期的期中與期末「觀摩分享」單元,和孩子一同玩耍,彼此共享「生活律動」所帶來的身體經驗。

「生活律動」課程,是自發性的學習,家長對孩子最好的幫助,就是全程關心,時時參與,協助孩子保持學習動力。把握機會,多親近大自然,因為生活萬物,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老師。

 

 

Q:班上人數的多寡,和孩子的學習效果好壞有密切的關係嗎?

A:適當的上課人數,能激發彼此的正向學習能量。

根據科學研究,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學習方法是:遊戲,團隊,實驗。團體互動,向來都是直接,有效且深刻的學習模式。小小幼兒,暫時還無法藉由內省的能力,向內展開自我探索。藉由團體間的良性刺激,和同伴的肢體交流,將能拓寬內在與外在的學習管道。

 

現代家庭的組成模式,大多只有一兩個孩子。當孩子進入團體後,往往得經歷一段不算短的適應期。「生活律動」課程,正好提供團體學習的機會。每一堂課進行的方式,主要分為「團體」與「分組」兩大部分,前者讓孩子練習群體合作,後者則培養孩子觀摩與等待的能力。

 

玩得開心,更要玩得安心。基於安全無虞的考量,一名老師可照顧15名學童。最棒的團體學習與互動人數,在12~15人之內,少於8人以下,難以產生同儕刺激的作用。尤其是身體學習,1對2,1對3的教學,容易讓孩子失去與身體對話的機會,缺乏讓身體思考的空間。

 

為了讓孩子享有最好的學習及吸收品質,課堂上人數越少,不一定越好。因此,續班時,萬一班級人數太少,我們建議將素質相近的學員合併一班,以持續團體互動的學習方式。

 

 

Q:家人有時候會叫孩子「跳支舞來看看」,「生活律動」可以表演嗎?

A:「生活律動」當然可以表演。只不過,是以什麼眼光在看待「表演」。

回想小時候,上過鋼琴課,美術課的我們,被要求「來表演一下」,是件頗有壓力的事。對專業舞者來說,在眾人面前表演仍是挑戰,要有勇氣,更需要多年的經驗累積與自信,何況,是孩子呢!

 

「生活律動」的課程設計,和一般舞蹈才藝訓練很不一樣。孩子舞動的動機,是經由情境引導,以及和同伴互動發展而來,每個不經意的動作,就是最自然的舞蹈。從肢體舞動中認識自己,隨著呼吸,跳出自在的生活之舞,隨時觀察,舞動自信的心情之舞。

 

上課一段時日以後,許多家長主動分享了孩子的生活舞作:「梓喬在路上興奮指著行道樹說:『媽咪,妳看我的身體,像不像抖動的樹葉一樣在跳舞呀!』」「有一回帶著敏玲逛書店,一轉身,看見她仰著臉,隨著音樂節奏扭了起來。原來,天花板上全是鏡子,她正在欣賞自己!」

 

讓我們學習放下制式的眼光,最值得驚呼與讚嘆的演出,是每個孩子專注而努力,跳出自己樣子的過程。下一次,當孩子被邀請「跳支舞來看看」,請牽起孩子的手,來場親子共舞吧!

 

 

《學習特刊》身體學會的 誰也拿不走 

生活律動Q&A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