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

快樂動身體,現在就開始!

洽詢課程

看故事

成長故事 / 雲門教室

做一個沒有框架的孩子

 「生活律動」親子課程 台北石牌館 維莘爸爸

 

你的孩子上什麼才藝?學什麼樂器?這是很多家長見面之後很容易進入的聊天主題。

 

其實,我們只是想讓維莘有個地方可以發揮他自由自在的想像力而已,或者在把拔的私心裡,也許在未來有機會能一圓他父親沒有辦法完成的夢想:舞台劇演員。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依年齡分為不同的主題課程,維莘由入門的「親子律動」開始,其後則有「生活律動」「武術」「專業舞蹈」等3種不同的分流教育。

 

親子律動,意味著要有家長陪同上課,藉由家長與孩子間的互動,去熟悉自己的身體,並且試著去展演身體。 除了超級戰隊以外,我很少看到維莘對一件事情的熱度可以持續如此之久。

 

從一開始的「體驗課程」,維莘就急於想要加入,一直問我們何時要讓她去「跳雲門」?看到她這麼熱切的希望,總比我們拿著棍子在後面逼她要來得好吧~於是我們便加入了雲門教室。

 

一開始,我們只是覺得那是一個維莘喜歡去的地方而並沒有太在意學習的成效。維莘總是會在禮拜六日的時候,問我們,「是不是明天的明天的明天就要去上雲門了?」「這個禮拜要帶什麼東西?」「我要你陪我去跳」「我這次要用冒險黃的姿勢說哈囉哈囉」等等諸如此類的「雲門對話」。

 

但漸漸的,我們發現,維莘開始在她的生活裡,發揮了無數的想像力與聯想力,她會告訴你這個東西像什麼,這個姿勢是什麼。就像我在數年前的廣播節目中所聽到的專訪:「媽媽!你知道海浪是什麼樣子嗎?」維莘會試圖用她的身體,去告訴你她想要表現出來的一種具象的意識。

 

「快樂就好」,也許是我們一開始讓維莘上雲門的初衷,但是,沒有想到維莘會如此的著迷。

 

最讓我們爆笑的一次,是維莘用雙手上下一張一合的表演她最愛吃的蛤蜊,當時她的表情與神韻,我到現在還記得。雲門教室的玲玲老師告訴我,維莘是一個「沒有框架的孩子」,我一開始很附和老師的說法:「對,她蠻沒有禮貌的!」 「不~」老師笑著說:「我是說她的想像力,沒有框架並不代表她沒有規矩,我覺得這樣很好!」短短一句話,老師幫我上了一課。 

 

雲門教室有一句話很有意思:「好父母是孩子教出來的」我們常把孩子塑造成我們要的樣子,為他打造外貌,為他規劃未來。這種「直升機父母」的老毛病,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心中冒出來,要命的是,所謂的「我們要的樣子」,有的時候是「社會要的樣子」。

 

我們在公共場合為了擔心別人異樣的眼光,而要求孩子中規中矩。在親友的面前為了擔心他們覺得我們是不稱職的父母,而要求孩子一定要打招呼鞠躬哈腰。我們用嚴厲的口吻去要求孩子達到一個標準,但卻不知道孩子其實在她的世界裡,其實還有很多的想像空間,是被我們的「標準」所扼殺的。

 

我不是說規矩不重要,也不是說放任是對的。只是我深信,每個孩子的每個動作都是有道理的。舉個例子來說,有一次維莘和我們到淡水,她說他一定要去某一個建案旁邊的小公園,原本我們因為太冷,不想讓她跟弟弟一起去吹風,但是維莘熱切要求,幾乎都已經快要哭出來了。於是我們決定帶她去,而她去的目的,僅僅只是因為前些日子很疼她的淡水姐姐帶她來到這裡,而她想要讓我們看看她可以吊掛在單槓上面的樣子。 

 

我可以接受因為行為不良而進行的體罰,但我總認為,體罰之前應該讓她知道,她錯在哪裡。更進一步,我覺得在體罰之前,家長也應該知道,孩子做這件事情的原因在哪裡。有的時候,維莘真的只是想要告訴我們一件她的新發現,但我們的回答,卻往往是「等一下」「我在忙」「下一次」或是「去睡覺」。對孩子來說,這樣的回答,我相信是很傷人的。

 

因此,在我們能做到的範圍,我們盡量去學習傾聽,瞭解和陪伴。所以,我相信,在雲門的世界裡,維莘可以自由的展現自己,把肢體作為她想像力的延伸。在我來看,維莘可以不會樂器,可以蓬頭垢面,可以成績吊車尾(但也不要在車尾太久啦~),但是,維莘不可以沒有自己,因為,她是個沒有框架的孩子。

 

 

 

《學習特刊》身體學會的 誰也拿不走 

孩子的成長故事……

Footer